第229部分(第2/4 頁)
只是許州因為臨近東都洛陽的緣故,地理位置更為險要,駐紮的兵力也更多。
自從東都陷落後,安祿山便帶著一干親隨搬入了大內宮禁中,過起了逍遙自在的皇帝日子。
如此,許州的地位就顯得更為重要,甚至直接成為了拱衛東都的門戶之一。如斯城池,若遇敵軍猛攻,沒有理由不去營救!
因此,李括選擇此法成功的可能『性』極大。誘其主力出城全殲之,再從容奪城,這是一連串的計劃,每一個節點都不容許出錯。
而最重要的一步便是將叛軍誘騙出城,這當然需要由一名突厥人去做,都摩曳便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李括從安西返京述職後,許多疏勒鎮的安西將領不忍與李括別離,主動請隨,這其中當然也包括都摩曳。這倒不是因為都摩曳多麼重情重義,而是因為他覺得跟著李括有更大的前途。
從安西至長安,從長安到江淮,都摩曳一直緊緊的跟隨者李括。雖然擔任江淮團練使期間李括一度失去了許多實權,但都摩曳始終看好他。
這是一種直覺!
果不其然,李括抵達江淮不久,安祿山在范陽起兵造反!
在都摩曳看來,李括迎來了最佳的機會。
二十萬鐵騎揮師南下,一月內唐室半數江山陷入敵手,這樣的事情反而讓都摩曳無比的興奮。
『亂』世出英雄!在都摩曳看來,李括絕對是一條臥龍,只是因為生在太平盛世被皇權打壓不得已舒展拳腳而已。而現在天下大『亂』中原板『蕩』,卻到了群雄逐鹿的地步。
不管李括是忠於唐室贏得唐皇的信任,獲取最大的利益,還是瞅準時機擁兵自立,都遠遠強於在太平時景做一個團練使。
唐皇召集李括率軍北上勤王,這絕對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從現在的形式來看,在安祿山反叛後立刻擁兵自立顯然不是一個好的做法,畢竟如今大半的江山還掌控在唐室手中,過早的擁兵自立只會成為眾矢之的,不僅撈不到好處還會成為一個靶子。
當然,完全忠於唐皇也是愚蠢的做法。且不說唐室和安祿山之爭勢均力敵,鹿死誰手還未可知,光是這般為了別家賣力的把自己的實力折損殆盡,就是傻子的做法。
最好的選擇是面上尊從唐皇的命令,卻暗中擴建自己的地盤,為以後的割據創造條件。
都摩曳想成為助臨李括稱王稱帝的開國功賊,當然不會放過一絲一毫的機會。在他看來,李括的各項條件都非常優秀,唯一欠缺的便是上位者應有的果決和狠辣。
說到底這是中原人的通病。
忠孝仁義,這勞什子的玩意不知成為了多少英雄一生悲情的枷鎖,毀了無數有可能稱王稱霸英豪。他當然不希望李括也成為一個愚忠的犧牲品,成為唐廷手中的一把刀。
他已經將自己的前途全都寄託到了李括的身上,自然希望李括騰化為龍。
所以當林二郎提出誘騙唐州叛軍主力出城時,自己第一個站出來表示贊同
ps:這麼深的城府,哎,七郎不容易啊,不知道有票票安慰沒。紅票月票都成
第十八章 妙筆(二)
第十九章 妙筆(三)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揚州團練府軍對李括的個人忠誠度要高於唐室,如果李括能夠藉此機會奪下唐州城,便可以將臨近十二縣方圓近百里的地盤連為一線,從而建立自己的第一片根據地。
到了那時,唐室忙於與安祿山叛軍交戰,自然不會在意唐州附近屯田養兵的李括。屆時只要埋頭髮展,不愁不能成為一方諸侯。
至於李括的個人感情因素,都摩曳絲毫不擔心。畢竟像自己這般想建立從龍之功的人不在少數,大夥兒跟著李括一場自然是想謀得些功名富貴。即便李括自己不想割據自立,到了那時大夥兒把生米煮成熟飯,他還可以拒絕?
一切盡在人為!
“駕!駕!”
都摩曳狠狠揮動馬鞭,繞過最後一道山樑,進入了由北向南通往唐州的驛道
“報,報!”
一名親兵跌跌撞撞的衝入唐州刺史府大廳,跪倒在地衝阿倫驂道:“將軍,將軍,有從許州城前來的信使求見。”
“嗯?”阿倫驂揚了揚眉,促聲問道。他的心情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便是昨夜的所見所聞。
他昨夜剛剛去淩河一代的谷原走了趟,發現自己派出的忽鼻兒一行人竟然悉數慘死,屍身首級被人堆成了京觀,一時氣血上湧,險些暈了過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