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3/4 頁)
知當時武當派與朝廷聯手,為朝廷驅逐金人,立下過汗馬功勞,但趙構登基後,聽到武當派傳出迎回二帝的聲音,便從此將武當派打壓,逼迫武當派遺世獨立。
花素素嘆道:“幸我未曾與朝廷有過任何糾纏。”
這一切皆是發生於幾十年了,那是亂世之中,蠅營狗苟的蒼生們失去方向,而天下,卻無一盞明燈指引前路的時候。
周梨和江重雪一一看過這幾張飽經滄桑的臉,那些臉在年輕時,懷過多少炙熱的希望,要以手中之劍,為亂世開道,還天下太平。
可是,他們無一實現心中夙願,且紛紛與世隔絕,孑然一身地行走在這世間。
忽然之間,周梨和江重雪都不想再勉強他們了,因為他們都已經歷過滿懷的失望,這失望讓他們徹底寒心,最終不再報任何期望。
要一個寒心的人重新回暖,是一件多難的事。
靜默片刻後,那白衣人仍舊坐回亭子裡,繼續撫奏那首風華。
楊亭堅把劍拋起,開始在亭前舞劍,配合風華曲,每個招式都落在節奏點上。
劍舞得挑不出絲毫破綻,撫琴的人也是格外專心致志。
周梨和江重雪聽到動容處,忽聽陳宛在他們背後輕輕一嘆,道:“你們走吧。”
兩人回過頭,陳宛向他們輕輕笑了笑:“走吧。”
他有了逐客的意思,那五人也未留他們,兩人便不好再待著。
周梨和江重雪牽來了馬,駐馬看了片刻,正要打馬下山,空中飛來一物,江重雪眼明手快地接住,是楊亭堅佩戴的玉佩。
但楊亭堅沒有回頭來看他們幾眼,其餘人也是一樣。
但這玉佩是一個啟示,一個模稜兩可的答案。
也許他們最終真的會答應他們的請求,出山除去秦檜。這玉佩便是一個信物。
江重雪鄭重地把它收好,夾了下馬肚,馬兒噠噠地往山下跑。
未走出多遠,忽聽花素素的聲音啟喉而歌:“蒼茫兮白雪落群山,湛然兮雪化日光照。行雲流水兮萬物不空,上善若水兮寧靜致物。”
她唱了這幾句,停下後,便由哥舒辭接上,唱道:“求道為何兮扶搖而上,扶搖而上兮求之不得。求天下何治兮孜孜不倦,孜孜不倦兮求之不得。問蒼生何辜兮劍指東南,劍指東南兮滿目瘡痍。”
周梨鼻子一酸,眼眶裡滴下淚來。她驚訝地撫了撫臉,沒想到自己竟會哭。
今日她終於看到了編出這風華曲的人,卻聽到了一個又一個底調悲涼的故事。
那五人再加上謝天樞,他們編出了這首風華,送給這天下與當初的他們一樣,抱著殷切熱情,尚未寒心的少年們,而把所填之詞,送給了自己。
無比信心地劍指東南,卻只看到滿目瘡痍。
周梨雖未經歷過,卻已明白詞中心酸。
風華。周梨以前覺得,這兩個字是用來形容年輕人的,現在她覺得,山上那五人,才是真正的風華。
第150章 邊關
越一月; 仲夏; 終於有一個訊息傳來,在陰山之地找到了秦檜的蹤跡。
陰山以北便是玉門關; 秦檜能在陰山,說明他走的就是玉門關這條路。
這訊息不知是真是假,但一經傳出後; 無數江湖人士便蜂擁至玉門關守株待兔。
訊息傳到浮生閣時; 江重雪雖覺得這可能微乎其微,但始終要試一試,便與周梨決定; 去玉門關走一趟。
兩人從浮生閣出發,玉門關遙遙千里,披星戴月多日,尚未看到玉門關的影子。
玉門關內是一座邊境小鎮; 因地理原因,此地氣候差物產匱乏,還要常年忍受外邦入侵; 百姓都生活得頗為疾苦。
入了夏的玉門關格外燥熱,太陽火辣地懸著; 幾棵蓬勃大樹經受著日光暴曬,樹葉都微微蜷起。
這座邊境小鎮沒幾間酒樓; 尋遍滿鎮,不過一二而已,且稱不上是酒樓; 不過供趕商的過客歇歇腳的小店而已。就這一兩間小店,也被趕來的人擠滿,實在擠不下了,就站在外頭的大樹下乘涼。
一剎間,玉門關不止裝下了漫天黃土,還裝下了無數張被風沙磨得粗糙的臉。
破舊的小店前布了張爛布一樣的幌子,字倒是斗大,寫了酒香十里。
樹下喝酒的漢子呸了一聲,咒罵:“孃的酒香十里,還不如白水!”
引起一片笑聲。
小店雖小,但還是分了兩層的,二樓的小木窗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