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頁)
##############
剛和朋友聚會回來。趕緊傳小說然後開始碼字。
這幾天手頭活很多,忙死了。
大大們用你們的票票鼓勵一下!
第一第三十四章 離奇屍臭
陽城寺,在蘇州城東五里。
寺是古寺,建於宋朝年間,當時佔地面積極大,後來蒙古靼子佔據攻佔蘇州時,寺裡和尚紛紛拿起武器加入了抗爭的隊伍中,成為讓蒙古人頭疼的一支勁敵。再後來,蒙古人依靠他們的金戈鐵馬平了蘇州,便一把火把這寺燒成了平地。
明初洪武年間開始重修,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到了成化年間就成為蘇州城東香火鼎盛的一間大寺了。
不過陽城寺之所以出名,和這段光榮歷史倒沒有多說關係。再怎麼著,這寺也是在一片廢墟上蓋的,和原先的那個陽城寺雖然名字一樣,但是寺已經不是那個寺,和尚也不是那些和尚了。
陽城寺在蘇州府小有名氣,是因為散居在它周圍的一片片的小商鋪。
蘇州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文化聖地,文化人多了,擺弄的東西就多,死了之後,入土的東西也就多了,自然,專門幹著掘土取物的事情的人,也就多了。
陽城寺距離蘇州城不遠不近,周圍又多是墓葬群,這對於那些掘土的人,可就是個落身的老地方。
近了,容易被衙役們捉到,遠了吧,辛辛苦苦弄來的東西不便於出手,陽城寺正合適。
永樂年間,這地方就發展得小有規模。開始只是蘇州府內的掘土人暗地裡雲集在這裡相互倒賣手裡的東西,後來連旁邊的幾個府的人都裹了進來。時間長了,陽城寺名氣越來越大,人自然也就越聚越多。不但有了專門的“鬼市”,而去業務也搞得很開,不僅僅是從土裡掘出來的東西可以拿到這裡出手,連很多文物販子都雲集此地,很多人更是乾脆在這裡開了店鋪,坐起了正經的文物生意,所以有“蘇州骨董十隻有六在陽城”的說法。
所以陸良聽到鄭光這麼一介紹,對那個賈長頭倒是有些瞭解了。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這傢伙肯定十有八九是個掘土的人。
一行人出了婁門,過了永定橋,往東行了三里,便進入了陽城寺的地界。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到了那裡,遠遠望去,街道兩旁一片一片的都是古董店鋪,街上人頭攢動,南來的北往的,操著各種口音的,什麼人都有。這些人雖然來自五湖四海,不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身上帶有一種獨特的氣味,那種氣味,只有那些經常和古物斯磨在一起的人才有的。
陸良等人走在街上,前面有袁善帶著一幫衙役們開道,中間有鄭軾親自坐鎮,後面又有讓整個蘇州城的人聞名喪膽的吳郡四惡,所以原本車水馬龍的大街,一時間雞飛狗跳。
街上的人,本來大部分就是見不得光的人,見到官差,哪有不跑的道理,即便是做正經生意的人,見到這樣的氣勢,也是躲到一邊不想惹麻煩。
不過這倒是給陸良他們一幫人帶來了不少便利,時間不大就穿過了陽城寺最繁華的地帶,來到了寺的正門之前。
“好一座大寺!”看著面前的陽城寺,陸良不由得讚歎了一聲。
佔地面積至少有個好幾十畝地,裡面香火繚繞,朝拜的人絡繹不絕。
“那賈長頭難道住在這寺裡不成?”鄭軾皺著眉頭問袁善道。
袁善搖了搖頭,指著寺後道:“非也,這寺後有幾十戶人家,大都租種寺裡的土地,賈長頭就住在那裡。”
鄭軾聽了,點了點頭,帶領眾人轉到了寺後。
陽城寺的後面,是一片上好的田地,歸寺裡所有,倒也有幾十戶人家,蓋著一片草房。
來到村前,早有里長迎了上來。
賈長頭的家,並沒有和其他人家住在一起,而是住在村外的一個土坡上,和他家挨著的,只有兩戶人家。
據里長介紹,這賈長頭,原本就是土生土長的長洲人,自小父母雙亡,由叔父撫養長大,後來成年了之後,叔父就讓他自立門戶,先是給了他點錢做點小生意,哪知道這賈長頭根本幹不了正經營生,半年不到就把叔父給的錢揮霍一空,後來叔父也就索性不管他了。
沒有人接濟,賈長頭就和那幫浪蕩子混在了一起,今天偷雞明天摸狗,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成為了陽城寺周圍響噹噹的一號浪蕩子,深讓周圍的人頭疼。
平日裡,村裡就沒有多少人和他交往,和他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