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部分(第1/4 頁)
而就在李滄海排兵佈陣攻打百濟之時,神都洛陽也是暗潮湧動。
洛陽王都大殿,許久未曾上朝的李隆基,因要接受東瀛使節團的覲見,而難得的上了一次朝。
大殿之中,東瀛六皇子伏見裕仁與柯南等人,對著李隆基行禮之後,隨即將此番前來的目的和經過對著李隆基說了一遍。
特別是東瀛公主被害之事,伏見裕仁說的極為詳細,似乎生怕李隆基認為東瀛在故意戲耍大唐。
整整一個時辰的講述,聽得李隆基都打起了瞌睡。
直到伏見裕仁講完,李隆基才象徵性的說了幾句安慰的話語,對他來說,東瀛公主的死活並不重要。
何況,他也從未答應過要納東瀛公主為妃,他原本打算將東瀛公主賜給李鈺,讓李鈺代表東瀛聯姻。
畢竟李鈺也是皇家子孫,倒也沒有辱沒了東瀛皇室,這才讓他隨同李倓和李滄海同去揚州迎接東瀛使節團。
沒想到東瀛公主竟然命喪海島,這聯姻之事也就作罷。
李隆基在意的是三大神器之秘,在安慰了伏見裕仁幾句之後,隨即將注意力放在了三大神器的秘密之上。
第五百六十四章針鋒相對
伏見裕仁隨行帶著三大神器,在大殿之上展示給群臣觀看,群臣看過之後俱是嘖嘖稱奇。
然而,卻沒有一個人能夠看出其中秘密。
李隆基臉色很是難看,他急於得到長生不老藥,是以對三大神器之秘甚是看重。
可是,文武百官之中只有李滄海參悟過三大神器,而李滄海卻又被派往新羅抗倭,這讓他很是懊惱。
心有不爽,李隆基對上朝也再沒有什麼心思,他揮了揮手便要退朝。
就在這時,楊國忠卻突然走出朝列,對著李隆基正色拜道:“陛下,臣在上朝之前接到自新羅所發來的塘報。東征大元帥李滄海並未按時率兵前往新羅,而且,最為奇怪的是,三萬大軍竟無緣無故的全部失去了蹤跡。”
此言一出,群臣皆驚。
“三萬大軍怎會無緣無故的消失?這是怎麼回事?”
“奇怪,難道三萬大軍都長翅膀飛了不成?”
“我看此事必有蹊蹺……。”
……
群臣之中,傳來竊竊私語,所有人都是一臉困惑的表情。
剛準備退朝的李隆基聞言,頓時又坐回了龍椅,他捋著鬍鬚,皺眉問道:“這是怎麼回事?三萬大軍為何會突然消失?”
“臣也覺得奇怪,臣問過沿途各個州府,他們都沒有發現三萬大軍的行蹤,彷彿這三萬大軍突然從人間消失了一般。”說到這裡,楊國忠眯了眯眼睛,沉聲道:“臣懷疑,李滄海是害怕上陣殺敵,但又怕陛下責罰,是以帶軍私逃了!”
楊國忠這番話一說出,頓時讓原本就已經泛起波瀾的湖面,掀起了驚濤駭浪。
崔渙立即走出朝列,對著李隆基行禮之後,鄭重地道:“陛下!李大人乃是大唐忠臣,絕不可能做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依臣之見,此事尚有待調查!”
兵部尚書和吏部尚書也走出朝列,紛紛附和崔渙所說。
楊國忠見到崔渙等人與他作對,眉頭頓時一擰,道:“崔大人,事情已經很是明瞭,若非是他帶軍私逃,為何不前去新羅抗倭?”
崔渙看了他一眼,正色道:“楊大人,敢問自兗州到新羅距離幾何?”
“崔大人,你問這個做甚?”楊國忠皺眉問道。
崔渙並沒有理會他,而是轉身向群臣問道:“諸位大人可有知道兩地之間相隔多遠?”
工部尚書走出來,對著李隆基行禮之後,說道:“啟稟陛下,兗州與新羅之間,相隔千五百里。”
崔渙點了點頭,隨即看向楊國忠道:“楊大人,兩地之間相隔一千五百餘里,其間更是盤亙著崇山峻嶺,而楊大人卻只給了李大人兩天時間,讓他從兗州率領三萬大軍到達新羅,這未免有些強人所難了吧?”
楊國忠眼神微冷的哼了一聲道:“崔大人,你這是在故意給李滄海開脫罪名吧?新羅戰況吃緊,東瀛大兵壓境,已經快要逼近新羅王都。給李滄海兩天時間已經是有所寬限,軍令如山,他既為東征大元帥,就應解決一切困難,趕往新羅支援。”
他頓了頓之後,做出一副義正言辭的模樣,說道:“即便是他未能按時趕到新羅,只要是有正當原因,聖上自然會有所諒解。然而,他卻帶著三萬大軍私逃,這是叛國之行為!”
崔渙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