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部分(第2/4 頁)
意思。”
“夫人那婆婆可是不喜夫人的?”
“婆婆她的確對慧娘有些不滿。”
“既然不滿,為何還要同意這門親事,另外給兒子尋一個如意的姑娘豈不是更好?我盛唐成婚,講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若你那婆婆不張口應下這門親事,如意不相信,你那夫君還有膽子將你娶進門。”
刑如意言外之意,便是說慧娘那婆婆厲害。如此厲害的婆婆,在家中的地位自然也不同於一般,若非她點頭同意,只怕她那兒子也沒有膽量將人給娶回去。換句話說,慧娘這個兒媳婦,極有可能是她親自選的。
自己瞧不上自己親自選的兒媳婦,這當婆婆的若是腦子沒問題,便是迫不得已才同意這本親事的。例如,婆家的條件不如孃家的好。又例如,慧孃的那個相公需要慧孃的孃家給予一定的幫扶。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除了慧娘,旁人壓根兒不願意嫁到那個家,不願意嫁給那個兒子。
聽刑如意說起自己的婚事,慧娘心中也泛起一絲苦澀來。
“慧娘與相公的這門婚事,的確是婆婆安排的,當年也是婆婆親自攜帶夫君上門求的親。婚後小半年,慧娘與婆婆相處的倒也還算不錯。”
“那半年後呢,可是發生了什麼不愉快的事情?”
“那半年裡,發生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多到慧娘壓根兒就弄不清楚,婆婆她的態度究竟是因為哪一件事情而改變的。”慧娘看了如意一眼:“姑娘若是不嫌慧娘囉嗦的話,慧娘倒是願意將這些話與姑娘你說一說。”
“夫人您既信得過如意,如意自然願意做這個傾聽之人。”
“多謝姑娘!”慧娘行了一禮:“說實話,這些年,在慧娘心裡也是存了許多的疑問,只是慧娘不知道該與誰說,也不知道能與誰說。正好今日遇見姑娘,慧娘這些憋在心裡的話,也總算是找到了一個出處。”
慧娘說著,從身上取下一個東西來,緊緊的攥在手心裡。
“剛剛與姑娘說過,慧孃的哮症是自小便有的。這病症,雖不致命,卻甚是磨人,且要時時的養著,成年累月下來,也讓家中花費了不少的銀兩。因此,慧孃的爹爹自慧娘記事時,便沒有給過什麼好臉色。
因為慧孃的這病,附近十里八鄉的人家也沒有一個願意來提親的。就這樣,一年又一年,直到慧娘滿十七歲的那年,才終於等來了婆婆和相公。
相公的情形與慧娘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相公他並非是因為自己的原因,而是因為公公。公公耳聾,很早就做不得事情,即便婆婆再怎麼要強,家中的日子也是異常難過。好不容易,才將相公給養活大的。相公自己倒是很爭氣,不滿十一,便到布莊當學徒,他既聽話能幹,又勤奮吃苦,很快就得到了掌櫃的信任,開始跟著跑商。幾年下來,也算是小有成就,可惜婚事被耽擱了下來。
那布莊的掌櫃與慧娘祖父曾有些交情,他見相公踏實能幹,又尚未娶親,便有意從中撮合。見是掌櫃親自做媒,婆家自然同意,而我爹恨不得早日將我嫁出去,於是也就應下了這樁婚事。
慧娘與相公,也算是一見鍾情。婆婆她雖有些強勢,相公卻是極好的。這些年,對慧娘也是體貼周到,從未苛責過一句,甚至連一張冷臉都不曾給過。也因此,無論婆婆再怎麼苛責慧娘,慧娘都不忍讓相公他夾在其中為難。畢竟,婆婆憑著一人之力,將相公帶大,也不容易。”
“這麼說來,你們的婚事,倒也算是天作之合。只是你的婆婆,為何突然之間,就態度大變呢?”
“或許是因為那件事吧。”慧娘嘆了口氣:“婚後半年,慧娘便發覺自己有喜了。相公他滿心歡喜,迫不及待的便將這件事告訴了孃親。我娘她得知此事,心中既有歡喜,也有牽掛,於是瞞著爹爹帶著體己的銀子前來探望。那些銀子,相公自是不肯收的。誰知,也正是因為那些銀子,反倒讓孃親她遭了不幸。”
“夫人的孃親——”
“從婆家離開後不久,她便遇到了山匪,除了貼身穿的衣物之外,連外衫都被洗劫了。不僅如此,那幫山匪還放火燒了孃親的屍身,致使孃親連一具完好的屍身都沒有留下。爹爹因此怪罪慧娘,怪罪相公,更怪罪慧孃的婆家,給了婆婆不少的臉色,而婆婆她也是因為這件事,開始對慧娘疏離,甚至是心生不滿。慧娘清楚的記得,婆婆她第一次責罰慧娘,便是在爹爹鬧事離開之後的那個晚上。”
“你婆婆第一次打你,便用了那些染布的染料嗎?”
“第一回時,婆婆她並非是有心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