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部分(第2/4 頁)
,是另一場對歐元的轟炸。
這是雙重轟炸。
從一九九一年《馬斯特裡赫特條約》簽訂的那天起,美國就開始打壓金價,而美國打壓金價,就是為了打壓歐元。
議員的質詢是必須回答的,但回答這種愚蠢的問題,帕特里夏?休伊特覺得他的人生真沒有意義。
帕特里夏?休伊特搖了搖頭,提起筆,寫道:“尊敬的議員先生,……為了更好地平衡國家儲備結構,我們將提高儲備中貨幣的比重。財政部計劃在一九九九年和二零零零年兩年裡,由英格蘭銀行代表英政府舉辦五場拍賣會,拋售一百二十五噸黃金,相當於整個儲備的百分之三。拍賣會將從一九九九年七月開始,隔月舉行一次……”
各國央行出售黃金,通常的做法都是在國際黃金市場上低調拋售黃金,而後再向公眾透lù細節,所以,在黃金市場上,每天都會有某個國家靜悄悄地買賣黃金,沒有人會注意到,只有英國政府選擇讓所有人知道,並且是提前通知。
英國為什麼在這個時候高調拋售黃金?別人不明白,但歐洲的那些政治家和大銀行家心裡都清楚的很。
美國和英國這對世界上最完美的大哥小弟組合,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師爺,他們聯袂在給世界上課。
這堂課的主題就是:黃金是個屁,美元才是唯一的寶。
盛世古董,亂世黃金,黃金一向是戰爭和動dàng的避風港,但現在,英格蘭銀行空襲黃金提供了最新的“教材”:科索沃戰爭爆發了,黃金的價格反而大跌,它再一次用“事實”來教育投資者,傳播一個永恆的“真理”:當美元統治世界後,黃金已經成為一無是處的“廢物”,它不僅不具備保值增值的價值,甚至連被投機的資格都沒有
黃金連個屁都不是,那靠著黃金支撐的歐元呢?
――――
在美元和歐元的這場大戰中,真正喜笑顏開的不是美國和英國,更不是歐盟,而是中國。
歐元的底氣就是黃金,是歐盟各個中央銀行中儲備的一萬兩千噸黃金,而美國和英國把黃金弄成了個屁,歐美國家自然笑不出來。
美國和英國,即便笑,也是暫時的,因為讓黃金變成屁,本就是不可能實現的痴心妄想。
中國喜笑顏開,是因為黃金市場被美英聯手人為地扭曲金價,都在做空黃金,這自然正是悄悄大筆入貨的好時機。
實際上,當金價掉到每盎司三百五十美元,中國就從各種渠道購入黃金,尤其是美國費盡苦心把黃金打成廢紙的時候,更是歡歡樂樂地小心大掃貨。
――――
韓立洪去後,一些變化就開始悄無聲息地出現了。
“個xìng”開始在社會上被推崇,稍慢一步,當“個xìng”有些市場的時候,“集體”和“奉獻”精神就開始在字裡行間、被縮頭縮腦、蜻蜓點水地嘲弄。
“個xìng”被推崇不是問題,問題是“集體”和“奉獻”精神的被嘲弄,它們原本不是對立的,但卻被弄成了對立的。
很快,又有一些聲音出現了,老百姓有過好生活的權力,有住好房子開好車的權力,但政府卻人為地壓制,至於為什麼被壓制,那是不能說的。
西方好,西方是小政府大社會,一切都是俺們老百姓說了算……那才是理想的社會模式
看看人家美國、西歐和日本,生活水平是俺們的七八倍,憑什麼?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是大政府小社會,因為我們不是真正的自由市場經濟,如果按照西方那樣去做,憑著中國人民之的勤勞和聰明,還有廣闊的土地,我們的生活水平很快就會趕上西方,甚至是超過
《讀者》一類的媒體雜誌如雨後春筍般鑽了出來,並充分發揮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聰明才智。這次,寫文章的人都是筆名,而且都是不要稿費的奉獻者;再者,這類雜誌社的核心人員大都只有一個。
而後,其他的聲音,也開始響亮了起來,比如我們的勞動果實為什麼要被拿去補貼別人?北方的生活水平本就比南方低,政府卻仍要拿大量的資源去資助南方,替南方照顧窮人,這太不公平了
還有,對貧窮的省份,比如貴州,照顧一些是可以的,但貴州的生活水平比河北山東還好,這就過分了吧?
真的假的,九分真一份假、九分假一分真……似乎一夜之間,中國人接受的資訊量大增。
……
……
……
不知不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