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1/4 頁)
如果逃走因丟城失地被皇帝砍了腦袋,既丟人又會連累家族。
等待是一種煎熬,偏偏賊人走的又很慢,幾天幾夜不眠不休的督促防守,李知縣整個人都廋了一圈,這時保安軍才到了城外,按條例在城南紮營。李知縣登上城牆觀看,看營盤的規模應有數千人,賊人的行動仍是緩慢卻有條不紊,紮營,造飯列隊出營,隊伍在城牆下列隊,士兵一個個頭戴閃亮的頭盔,胸甲和背甲也都擦得照得進人,當時天氣晴朗,太陽高照,整齊的佇列站在那裡反射的光影直刺城上守城人的眼睛。步兵列成方陣緩緩移動,後方的大炮被推了上來,在城牆下一字排開,李品章數著城下的火炮數量,看著自己少得可憐的守城人員,和那幾門長滿了鐵鏽不知能不能打響的火炮,心知自己完了。保安隊隊員按照條例架設火炮,然後裝填點火,實心的炮彈將城牆打得磚石碎屑飛濺,守城計程車兵聽到炮響早已跑下了城牆,炮擊倒沒造成多大的傷亡。
李品章看著城牆上只剩下自己和幾個親信,知道城是守不住了,牙一咬抬起手中的寶劍就要抹了脖子,親信趕緊上前抓住他的手大喊:“老爺等等,等等。您看賊人並沒有進攻。”
賊人確實沒有進攻,陣中有一騎向城牆跑來,邊跑邊張弓搭箭,到城邊將一隻箭射上了城來。李品章急命人將箭撿了過來。接過一看箭上竟然有兩封信,開啟一封,信內寫著由於災荒城外百姓無以度日,懇請知縣大人給予錢糧,賑濟災民。
有這麼要求放賑的嗎?大炮轟完了再要錢。開啟第二封信的內容,令李品章摸不著頭腦。
只見信內寫道:
方山縣知縣李品章:
爾投誠我保安軍多日,方山治理有方,特予以嘉獎,現我軍過路方山,所需糧草輜重務於日內備齊,大軍凱旋必有封賞。
落款是保安軍大帥張楚。
什麼時候自己又成了保安軍的人。急忙讓人尋找師爺,親信將趴在城牆垛口下的師爺提了過來。師爺顫抖著將信看了一遍。別說師爺膽子小,但腦子好使,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腿也不抖了。”恭喜東主,這第一封信的意思就是說賊人並不打算與您為敵。”
“不為敵開的什麼炮。”李知縣氣憤的說。
“賊人只為求財,而且為您想好了藉口,您可以說是災民無糧聚集,然後您當機立斷放糧安民,避免民亂,平息民憤。”師爺解釋。
“那這第二封信呢?”這封信更胡言亂語,讓李品章一點兒也不明白。
“這封信有點兒歹毒,賊人攻打縣城卻不說是為了占城,而是說您已暗中投靠了賊人,這次只不過是因為籌糧不利發生了內亂。即便是他們打不下縣城,您的守城之功也沒有,如果賊人放出風去,您要洗脫還要費一番周折。”師爺仔細的解釋著。
“這可如何是好?”李品章急得在城牆上直轉圈。
“為今之計只好拿出錢糧來,同時向城中富戶催捐,就說要賑濟城外亂民,如果讓亂民入城誰也不會有好下場。但願賊人守信,拿了錢糧離開。”師爺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保安軍的信譽還是很好的,拿了錢糧就拔營起寨,大隊人馬向臨縣開去了。
李品章心有不甘,命衙役在城內挨戶的收取捐稅,一定要把損失補回來。
保安軍大軍抵達臨縣城,臨縣的知縣早已探明方山縣擊退賊兵的方法。所以提前就與保安軍溝通。保安軍果然平安過境。
之後保安軍成為了一支和平之師,在呂梁地區各縣巡遊一圈之後又回了中陽,一切又回到了之前的狀態。各縣的知縣還在安心做著自己的父母官。只有微小的不同,衙役們再也不敢出城收稅了,在城外有了保安軍對進出貨物收稅的關卡,城內官兵卻不敢出城清剿,生怕引來保安軍這尊殺神。
城外的各村鎮的保甲制度建立了起來,荒地和無主之地被保安軍佔領,並組織流民開墾,在保長的帶領下還將流民組成民兵每日裡在那裡訓練。
幾日之後有保長報告,由於保安軍只是在各縣巡遊而過,各地的富戶、地主雖沒有明面反抗,但暗地裡卻讓保安軍的各項政策執行起來十分困難。保安軍的官員接報後也是十分為難,總不能讓保安軍回去將所有的富戶都殺掉啊,那樣做吃相也太難看了一點,沒有辦法他們只能報到張楚那裡。
張楚接報後也是思考良久。最後決定要在呂梁地區開展普法工作,保安軍要“送法下鄉”。
第六十四章 送法下鄉
張楚急令將馬子州及他的全套人馬接到中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