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1/4 頁)
摺�
劫匪的努力白費了,二天後張楚帶著五百騎兵趕到了,聽完阿古拉等人的彙報,立即對劫匪展開了進攻。
這次進攻組織的十分嚴密,為防劫匪逃脫周圍還留下了預備隊,隨時準備消滅漏網之魚。
戰鬥進行的沒有懸念,只有最後的機會劫匪困獸猶鬥,使戰鬥進行的十分慘烈,卻改變不了劫匪覆滅的命運。
廝殺到最後匪首烏蘭巴日身邊只剩下了十幾個悍匪,他們集中在一起望著圍上來的保安軍想做垂死掙扎,張楚帶人上來和他們對峙著,劫匪舉起了馬刀,張楚下令戰士們舉起了火槍,一陣槍響劫匪被殺了個乾淨,保安軍戰士傷痕累累卻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張楚將隊伍集結起來清掃戰場,外圍放哨的戰士飛馬跑來報告有大隊的騎兵向這時趕來。
經過剛才的大戰,戰馬的體力已消耗很大,現在撤離如果被來敵追上很危險,張楚只好下令全隊集合,列隊準備應戰。
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公主
張楚剛將隊伍聚集起來,擺好進攻陣式,前方的騎兵已到了眼前。
目測應有七八百人,衣著打扮是蒙古人的樣子,刀槍鎧甲齊整應該是蒙古人的正規軍。
來人顯然早已發現了張楚的隊伍,在不遠處停住腳步,作出高度戒備的姿態。
張楚派出隊中的蒙古人上前聯絡,對方很快有了回應。
來人是林丹汗的手下,對張楚來說是敵是友還很複雜。
林丹汗是正統的蒙古帝國的第三十五任大汗。
當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實際上並沒有將元朝的蒙古人全部消滅,只是將他們趕到了草原之上。在草原上蒙古人還有著完整的政府組織機構,汗位還在一代代的傳承著,到林丹汗時已傳了三十五代。但蒙古人昔日的輝煌不再,內部部族四分五裂。
林丹汗是一個有大志的人,始終夢想著征服蒙古諸部,完成統一大業。堅決的實行了後世中國人最熟悉的一個政策:“攘外必先安內“。
他常說:“南朝止一大明皇帝,北邊止我一人,何得處處稱王,我當先處裡,後處外。”
這些年他一直帶兵征討不肯臣服於他的蒙古各部,這沒能挽救蒙古人逐漸衰落的事實。
為了對付新興的後金政權,林丹汗很早就與明朝結盟,同時也是為了獲得明朝的”市賞”。
“市賞”事實上是明朝透過貿易的方式對蒙古人進行的經濟援助。崇禎登基當了皇帝后,自己的日子都不好過,所以下令:“盡革其賞”。一點兒援助也不給了。林丹汗對此大為惱火,親率蒙古大軍大舉入侵大同,殺死明朝軍民數萬人,差一點兒攻佔了大同。大明的皇帝和他的臣子們這下子又慫了。同意恢復“市賞”,蒙古軍隊才退去。
林丹汗連年對蒙古諸部用兵,得罪了大多數蒙古部落的封建主,許多人為反對他直接投靠了後金。林丹汗的實力越來越弱,實際在他統治下的人口不過五六萬人,馬匹僅四萬多匹。連年的戰爭使物資匱乏,再加上明末的天災,使得草場退化,莊稼顆粒無收,林丹汗處於最虛弱的時候。
這時張楚給了林丹汗一線生機,府谷的貿易不像“市賞”能白得到明朝的援助,也可以從中換得許多他們急需的物資。劫匪斷絕商路後林丹汗接到張楚的信,對此事也很重視,不但派人加強了商隊的護衛,還派出了他的重臣軍中萬戶貴英恰帶兵清剿劫匪。來人正是貴英恰帶領的一小隊人馬。
這正是與林丹汗溝通的好機會,張楚決定會一會這個貴英恰。
張楚帶著一個懂得蒙古語的戰士催馬到了兩軍中間,對方顯然明白了張楚的意思,蒙古人也有兩人騎馬走出軍陣向張楚奔過來。
來人和張楚一樣只有二十多歲的樣子,騎著一匹高大的白馬,金銀打造的馬具閃閃發光,身上的鎧甲十分的精美,一看就是蒙古軍中的貴族。
後邊跟著應該是翻譯了,張楚抬頭向那個翻譯掃了一眼,這一眼令張楚不由一呆,那個翻譯竟然是一個十四五歲的蒙古女孩。
蒙古婦女張楚在府谷城中也見過不少,但這女孩確實與眾不同。不但身上的服飾華美,臉上沒有社會底層蒙古婦女那種困苦之色。沒有經過風霜的面板細膩白嫩,一雙大眼閃著光芒。雖然騎在馬上也可以看出身材十分的高挑,說明平日的生活很好,營養充足發育的充分,一雙大腳穿著蒙古人精製的馬靴踩在銀亮的馬蹬裡,上面一條細長的大腿,這條大長腿夠……張楚想想自己的身份,覺得不能再往上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