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第3/4 頁)
就這些老弱,吃也吃窮你。
大明朝的匠戶生下來就是為朝庭服務的,皇帝的一道聖旨就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全家上下收拾財物拖家帶口的離開京師走上了去山西的道路,聽說山西現在饑荒連年,流賊遍地,到了那裡肯定不會有好生活,可他們卻沒有辦法,他們身在匠籍,人身在官府的嚴格控制之下,離開了官府指定的地區根本沒法生存。
一路上吃了許多苦的匠人幾經輾轉終於到了山西太原,這麼龐大的隊伍在城內根本沒地方安置,只能駐紮在城外聽侯三邊總督的安排。
洪承疇聽說京師的匠人們到了,心中很是高興,專程到城外想看一看這些工匠,可他趕到工匠的駐地,看著這一大片的老人婦孺感到一陣頭大,這麼多人要養,能夠幹活的還沒有幾個,京師這幫官員可真沒幾個好東西。
就在洪承疇為這些工匠發愁的時侯,遠在運城的張楚卻象發現寶物一樣,對著這些工匠都快流口水了,他發誓一定要想辦法將這些工匠弄到手。
第二百七十六章 工匠營
明朝的官僚系統發揮了前所未有的效率,洪承疇要工匠,工匠很快就從京師調撥出來,一路急行,工匠的隊伍到了山西太原。三邊總督懷著無限的希望去看望了這些工匠,到了工匠臨時駐紮在太原城外的營地,洪承疇見到了這些被他寄予希望的工匠。工匠的人數確實不少,遠遠超過了洪承疇想要的一千之數,因為皇帝特別恩典將他所要的一千名改成了一千戶。據帶隊的工匠頭目向洪承疇報告,所有人口超過了一萬,但大多是歲數大幹不動活的老人,還有大量的婦女和兒童,真正能幹活的青壯年不到五百之數。
洪承疇心中懊惱,這皇帝是不是成心的,我只是要一千工匠罷了,你給我弄這麼多人,山西現在什麼最貴,糧食最貴,這麼多人都要吃飯,還沒有幾個能幹活的,這皇帝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但這話又不能說出去。
洪承疇只好打碎了牙往肚裡咽,誰讓你向皇帝要工匠的呢,根據大明的工匠制度,這些人都是匠戶,都可以算作工匠之列,你要一千給了你一萬多,這還不算皇恩浩蕩嗎。
在旁邊的師爺張紹堂也感到十分的無奈,這大明朝的官場本來就是這樣。很明顯三邊總督大人是被京城的官老爺們算計了。這也是很正常的結果,本來洪承疇要自己打造兵器使京城裡的官員不能從中剋扣,已經拉了很多的仇恨了。然後又伸手向人家要工匠,不被人家算計才是見了鬼了。如今大明王朝的官吏眼中只有銀子,誰動了我的銀子就是我的敵人,至於軍隊戰鬥力的強弱與他們沒有任何關係。
“大人,我看這樣吧,我們從三邊地區將各衛所的工匠集中過來,再從民間招攬一些工匠過來,保證兵工廠的開工不成問題。”張紹堂已看出了洪承疇的不痛快。師爺的職責就是為主家分憂解難,他只好開動腦筋想補救的辦法。
“試試看吧。”洪承疇本來對兵工廠的開辦抱著很大的希望。大明工匠的手藝還是很高超的,許多精巧的物品都可以做出來。洪承疇相信如果由自己直接管轄,省了京城官吏從中的剋扣,給那些工匠吃飽飯,製造出來的武器不會太次,整個三邊地區軍隊的武器如果更換一遍的話,戰鬥力會大大加強,不管是對關外的後金和蒙古人,還是關內的流賊都是有一戰之力的。沒想到開門就讓那些官吏噁心了一把,本來高漲的熱情被潑了一瓢冷水。不過師爺的辦法還算可行,先幹起來再說,如果有機會再找更好的工匠。
洪承疇立即傳令下去,命他管轄下的各個衛所將打造武器的匠人連同工具一起全部集中到太原城外。
在三邊地區洪承疇的命令還是很好使的,不幾日匠人們就從各地拖家帶口的來到了太原城外,對於這樣的命令各地官員還是願意執行的。現在各地衛兵糜爛的程度不斷增大,衛所內的作坊要生產不出像樣的武器來,養著那些工匠只會窮耗錢糧,還不如都送給總督大人去養。
太原城外匠戶的營地一下子熱鬧了起來,從各地趕來的匠戶加上他們的家屬又來了有一萬多人,加上京師來的人組成了一個三萬人的大營,每日裡的吃喝就是一個巨大的數目。如果不組織他們儘快的開工不但白費糧食,還可能引發混亂。
為了管理好這些工匠,洪承疇派出了自己的心腹營中的中軍官曹遷去管理工匠營。曹遷到了太原城外見到東一堆西一簇的工匠,也是一個頭兩個大,能成為三邊總督的心腹曹遷還是有些能力的,他命手下的兵士下到營中找到了工匠中原先當過工頭的人,將這些人組織了起來,先組成了一個管理的框架,然後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