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3/4 頁)
已找好了渠道,能夠源源不斷的為我供鹽,能賣出去多少就要向外運多少,左將軍可以從中按份拿到銀子。”馬萬里送出了一個誘人的條件。
“果真如此我可以想想辦法。”馬萬里的一句話改變了事情發展的方向。左良玉本來怕運出去的數量多被發現而不好辦,而當馬萬里答應他按份額提取銀子後,左良玉反而怕數量少了。並且馬萬里說能賣出多少就可以得到多少貨源這話更加誘人。由於朝庭對食鹽的管制,百姓所吃的鹽價格一直是很高的。在太平年月食鹽每斤的售價也要賣銀一分五錢左右,現在由於社會的動亂,價格已漲到三分四分,如果換算成後世的價格,就是在百姓收入普遍不高的情況下,買一斤食鹽要花費一百到二百元錢,而食鹽是人生活的必須品,這其中的暴利可想而知。以馬萬里這樣的大商家所擁有的龐大銷售網路,只要有貨源所銷售出去的食鹽數量會是十分可觀的。自己只要在其中有點兒很小的份額,就不用為士兵的糧餉問題發愁了。這時左良玉沒有一口答應下來,只不過是想在接下來的份額談判中獲得更多的利益罷了。
“回頭左將軍派個師爺過來,與我的夥計商議一下雙方利潤分配的份額和都有什麼地方需要左將軍的幫助。”以雙方的身份不太適合當面的討價還價,馬萬里決定將這一切交給手下去做。
“好,這就麼定了。”左良玉精神大振,這趟開封真的沒有白來,等自己有了錢,練出自己的兵,那些御史文官就是磨破嘴皮子參奏也不用怕。
“不知大帥的兵馬現在狀況如何。”馬萬里作為商人對社會的現實還是很瞭解的,現在的官軍腐化渙散,大多數連一點兒戰鬥力都沒有,別說去剿滅流賊,就是用他們來護送商隊都辦不到。
“我有數千經歷過關外血戰的老兵,只要有了糧餉很快就能練出數萬精兵,再加上河南的兵馬名義上都歸我管轄,別的不敢說,在河南境內我們還是能暢通無阻的。”左良玉知道馬萬里關心的是什麼,不過他有了銀子立時信心大增,必定是與關外的金人作戰多年的猛將,對付一些地方上的勢力和流賊還不在話下。
“那樣就好,我正好認識一些人能夠弄到精良的兵器和盔甲,如果將軍需要,我們可以將他們介紹給您。”馬萬里心想分銀子給你也不能讓你輕易的全拿走。
“竟然有這樣的商人?“左良玉心想這些商人也太神通廣大了吧,連兵器和盔甲都有的賣。不過他早就對朝庭提供的武器喪失了信心。明朝的匠籍制度在崇禎時期已成為生產發展的阻礙,大多數的工匠在工頭和官員的盤剝下連飯都吃不飽,哪有心思進行生產,管理工匠的官員為了從中謀利想方設法偷工減料,生產的武器質量可想而知。朝庭生產出來的火器在使用時經常發生炸膛等事故,沒有打到敵人自己人卻傷亡不少。這就是為什麼這時已有了各種各樣的火器而士兵卻不願使用的原因,刀劍等冷兵器在交戰中折斷是常有的事。
“您先看看這個。”馬萬里拿出了張楚送給他的短刀交給左良玉。
左良玉在軍旅之中混了十幾年,當然對兵器的好壞一眼就能看出來,拿過短刀不由眼前一亮。這把刀沒有華麗的裝飾,細節之處也沒有經過認真的修整,但左良玉看得出來,短刀的材質應是上好的精鋼,用料並不比自己經常佩帶的寶劍差。
“您試一試。”馬萬里將一摞銅錢放在了桌上,示意左良玉試一試刀鋒。
左良玉右手輕揮,刀刃準確的砍在了銅錢之上,銅錢立時被劈成了兩半,四散飛舞開來。
“好刀,果然是把好刀。”左良玉收回刀看著刀鋒稱讚道。左良玉已經看到刀鋒在砍赤銅錢後沒有一點兒破損的痕跡。
“這把刀就是要賣武器的那些人制作的。據說所有的武器都可以達到這種程度。”馬萬里對這把刀很有信心。他在家中已經請護院的武師看過,並做過試驗,因此左良玉砍開銅錢他一點兒也不吃驚。
“果真如此,我倒是可以向他們購買一些這樣的刀劍,只是不知價錢如何,我能不能見見他們。”左良玉知道越是好東西越貴,如果太貴自己買不了太多,也起不了什麼作用。
“那些人是我的朋友,他們答應以不太貴的價格將武器賣給我,如果左將軍要見他們的話,我可以找時間約他們。”馬萬里先強調對方是自己的朋友,告訴左良玉不要想越過自己與對方直接交易,倒不怕左良玉與張楚他們見面。那些山西商人再大膽也不敢這邊從反賊手中買武器,那邊把自己拋開直接將武器賣給朝庭的軍官。
會談的結果令人十分滿意,兩人成功的完成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