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可能,關東軍他們沒有這個胃口,他們現在才多少人……這事我怎麼問你,我也是急昏頭了……”
張作相邊說邊擺著手,而林漢則心中暗歎,從張學良到張作相都是這樣的心態,奉天,危險了。
第37章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林漢在張作相那邊沒待多久,很快回到大學裡,此時日本人二十四小時最後通牒的訊息傳來,加上林漢先前的“預言”,整個校園都沸騰了。無數的學生圍住了林漢,詢問他對未來時局的看法和建議。
林漢答道:“大戰必起!大家收拾行李,準備乾糧,做好撤離奉天的準備吧!”
一直在暗中監視的德國人傳來的情報,奉天城外的關東軍活動頻繁,已露出開戰的跡像。
戰火來得比想象中還要快,日本人的第二次通牒的當晚,凌晨剛過,奉天城外的北大營,東大營,就遭受了猛烈的炮擊。
關東軍對奉天的攻擊開始了。
炮聲響起的那一刻,位於內城的奉天銀行附近的,也開始“熱鬧”起來。
首先動手的是日本人,甲午戰爭後,日本人對東北這塊肥肉,垂涎已有幾十年,滿鐵做為其侵華的先鋒偵察部隊,幾十年的佈局下來,更是將奉天滲透得象篩子一般。城外炮聲一響,暗中和關東軍勾結的滿鐵的特工、事前臨時組織起來的武裝浪人,就在城內作亂,而奉天銀行更是他們的首要目標。歷史上,關東軍獨走,攻擊沈陽奉天時,奉天銀行就是他們目標中最重要的獵物。
但在這時代,由於林漢和漢娜這兩個穿越者的存在,現在卻成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局面。
這些日子,日本人對奉天銀行的關注加重,那些遊走在銀行周圍的日本特務的一舉一動,在漢娜的感知偵察下無所遁形。雖然遠離德意志號和信徒,漢娜的感知力下降到只有七百米的距離,但這種小範圍開“地圖透視”的作弊手段,對於這個“凡人的世界”還是太兇殘了。
已預計到日本人會在這兩天動手,漢娜帶來的黨衛軍特種兵早就嚴陣以待。以白俄、美國商人、德國投資者等各種掩護身份進入奉天的德國人,現在在各自的住處或隱藏處整理裝備,只等漢娜一聲令下,就虎口奪食“黑吃黑”。
此次行動,漢娜做了充足的準備。
參與行動的特種兵,人人都是雙槍兵:一把在中國最常見的毛瑟手槍,以及一把仿後世蘇聯1946設計的SKS半自動步槍(也就是中國五六式半自動步槍),使用十發彈倉供彈。為了戰場補充子彈方便,該槍的子彈口徑改成了6。5毫米,可以和日本人的三八大蓋子彈通用——事實上,此次行動所使用的6。5mm子彈,就是從日本走私進口的三八步槍彈。
參戰兩百餘把半自動步槍全是在德國秘密訂做,交貨完畢後,出於求穩的心態,漢娜不惜消耗信仰之力對零件進行強化處理,以降低可能的故障率。
在穿越前,漢娜一直在儘可能地收集後世著名武器裝備的資料,尤其是適合二戰科技製造的。漢娜雖然自稱“無所不知”,但其實所知還是很有限。她所收集到的知識和武器資料,都是世界各國納粹崇拜者、哈德者、戰爭狂熱者對她供獻的信仰之力裡的“附帶品”。但這些資料,大多都是很粗糙的“草圖”甚至是“概念”狀態,想要靠他們直接復原造出那些未來的先進武器,遠遠不夠。
一件武器,哪怕是再“簡單”的半自動步槍,其製造圖紙,也是多達幾十張,如果是戰艦,那製造圖紙更是多得要用“噸”來計量單位。那些為漢娜提供信仰之力附帶少許知識的人,哪裡有可能提供如此完備的資料。漢娜的“資料庫”裡,只有槍械這種“最簡單”的武器還算資料齊全,其他裝備,飛機、坦克之類的,她也只能湊出結構簡圖和設計簡圖罷了,無法直接拿出“製造圖紙”——當然,即使是“粗糙”的結構簡圖和設計簡圖,放在這個時代,對於那些還在矇眼摸索中開發新武器的科學家們來說,已是價值無限的無價之寶,可以讓他們少走無數的彎路。
這二百多把蘇聯設計、德國製造、日本口徑,在中國使用的SKS步槍,是漢娜穿越後製造的第一件超時代產品。該槍製造完畢後在德國和中國秘密測試了半年,無論是效能、穩定性還是惡劣環境下的使用狀態都讓人極為滿意。小鬍子見過此槍後也愛不釋手,私下裡已經決定在他上臺後就大量裝備軍隊。
為了此次行動,漢娜準備的另一件裝備是無線電步話機,該步話機重達八公斤,有效通訊半徑在一公里內。其使用的電子元件,此時還是試驗室裡正在進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