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4/4 頁)
歷史上,蘇德戰爭暴發後,德國軍工的生產極其地悲摧,又以坦克的產量最為悲劇。1941年全年坦克的產量也就是三千多輛,1942年四千出頭,而同一時間,他最大的敵人蘇聯在蘇德戰爭暴發後,坦克每月產量很快就上升到一千五百到兩千之間。
之所以坦克產能差距如此巨大,這中間原因有很多,如德國一直沒有進行總動員生產,沒有進行三班倒不間斷工作制,資源不足等諸多因素,但有一點更為重要:工業佈局不合理,工廠的分佈、生產方式依舊保持著低效落後的“作坊”式生產而不是大規模的流水線水產。
要改變這一局面,就必須對德國的整個工業結構進行大手術,而這一作法,差不多等於要站在容克資本家的對立面上了,很顯然,這是目前的漢娜和希特勒都無法解決的問題。他們只能退而求其次,趁著經濟危機,國內大量中小企業破產的當口,低價收購,然後將這些企業按照適合大規模生產的方式重新佈局。
為此漢娜特地請來了美國這方面的專家重新規劃,對那些收購來的中小企業進行搬遷和整合,以基爾市為中心進行產業鏈佈局。經濟危機導致德國上下一遍哀啼,而基爾市由於有大筆資金投入,卻成了這場風暴中唯一的颱風眼,隨著大量工廠前期建設和搬遷,反而是德國國內經濟情況最好的地區。由於基爾能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而創造了這一就業機會的薩菲羅斯教在這裡極得人心。加上宗教的力量,現在的基爾市及其周邊,已成了小鬍子領導國社黨最重要的“鐵票”來源。
按漢娜和小鬍子的設想,將來他們將在這裡建成一座可以流水線大批次製造坦克的坦克城!
這是一個龐大的工業計劃,唯一的不足就是需要海量的金錢投入,奉天銀行那一票的進補,解決了這一方案前期的資金問題,但還不是太夠。在知道林漢又做了一票,從英國人身上搶走了三十五噸黃金後,漢娜毫不猶豫地對林漢“伸”出了手。
現在的漢娜極需用錢,相比之下,林漢的援共方案,受制於交通不暢和炮黨封鎖的原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