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第2/4 頁)
軍起義,意味著中山艦逃往上海航道被切斷。
在這種局面下,日本人提出了一個建議,在透過江陰航道時,日本人的三艘淺水炮艦居中行駛,而中山艦躲在日艦外側,以為掩護。
當夜,中山艦和三艘日艦組成的艦隊透過江陰要塞,已經起義的守軍發現了中山艦和日艦。由於此時紅軍剛剛佔領江陰要塞,和原要塞炮兵正在交接中,加上日本人打著護僑的旗號透過,以及武漢總部方面暫時還不想在這個時間點和日本人翻臉開戰,中山艦最終靠著日本軍艦的掩護,成功地透過了江陰地段。
剛剛佔領江陰的紅軍不知道的是,南京國民政府的副委員長汪精衛,當時就在其中的一艘日艦鳥羽號上。為了和宋子文爭奪“最後一個撤離南京”的名聲,他事前待在下關碼頭的日本軍艦上賴到了宋子文離開時才走。
靠著日本人的掩護,他和他秘書曾鳴仲,心腹周佛海、陳公博,成功地逃離了南京,並於第二天清晨到達上海。這時,他和先他一步到達上海的宋子文委員長,都得到了中統總部被王亞樵的“自火暴卡車”炸上天,以陳立夫為首的大批中統高階幹部全部身亡(失蹤)的訊息——由於炸藥威力太大,整幢大樓被直接炸塌,一切都被壓在瓦礫下,當時開會的中統高層全部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且不說林漢和王亞樵聯手的這一炸,往已是秋後寒嬋的南京國民政府身上又潑了一桶冰水。紅軍奇襲江陰成功,同時北線的紅軍和寧波方向的紅軍在戰場上也取得了新的進展。
到六月十三日這一天,湖州以東的紅軍已輕鬆地拿下嘉興,守軍不戰而降。嘉興的解放,等於南線的紅軍直接將槍口在了上海的鼻尖上。而江陰方面,紅軍暫時要等待其他方向的援軍趕到,短時間內還未能有大的行動。
而此時的上海守軍,除了孫元良手上那支新舊混雜的八十八師萬把人外,加上一堆亂七八槽被紅軍打殘了的殘兵敗將組成的“雜貨”部隊,總兵力也不過一萬五千人。
炮黨在長江北岸還有一些殘餘的部隊,不過他們這時自己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哪裡可能趕過來“勤主”。
中國的局勢,變化的速度實在太快,快得連各個帝國主義國家都來不及反應。美國人在上海租界只有不到兩百人的武裝力量,日本人有上千人海軍陸戰隊以及數量接近的“武裝日僑”。英國人租界部隊多一些,數量在兩千人左右。此外還有十餘條停泊在上海港的淺水炮艦和一艘卡萊爾級的英國巡洋艦。
昨夜發生在上海的巨響,炸塌了一幢樓,炸死了一片中統的高官,但是這個聲音,都比不上南京的“淪陷”和日本天皇的遇刺案更讓人震驚。尤其是今天早晨傳出來的日本天皇夫婦連同皇子在昨天凌晨被殺事件,更是震動了全世界。
相比之下,南京落入紅軍之手,由於這幾年來不斷地聽到中國赤匪在南方戰場上的連續勝績類似的訊息,普通的外國人早就習慣性麻木了。許多外國讀者在早上吃早飯看早報發現這則訊息時,習慣性的第一反應就是:終於完蛋了呀。至於被轟上天的陳立夫,全世界就更沒有人關心他的死活了。
現在整個日本的注意力,幾乎都集中在了天皇全家被殺一案上,雖然日本不缺天皇繼承人,但刺殺案的發生,還是令日本舉國震動。短時間內根本無瑕關注中國的驟變——而南方的紅軍高層,也不打算給日本有足夠的反應時間。
在得知宋子文政府全部遷往上海,南京已接近空城的訊息後。在六月十二日,武漢蘇維埃政府就下令南北兩線的紅軍以上海為目標全線高速進軍。
作為到達上海最快捷的通道:長江水道,一夜之間就聚集了近千條各色的船隻,載著數萬名紅軍戰士,浩浩蕩蕩地順流而下,直逼上海。
此時的馬鞍山市還未解放,但順江而過數百條船隻根本就不理會他,千舸爭流,直下長江。
瑞金號和九江號,成為這支以風帆、機動拖船為主的龐大船隊的護航艦。
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瑞金號的戰鬥力,位於上海的李華梅接到了武漢方面的指示,她於當天早晨搭乘一架水上飛機,匆忙地離開上海,於上午九點在長江南京下關江面上降落,在那裡回到了自己的臨時本體瑞金號上。
之所以是乘座水上飛機而不是虹橋機場的客機,主要是這時的虹橋已經受到了嚴格的航空管制,再從這裡坐飛機飛往“匪區”,實在太顯眼。相比之下,水上起飛的飛機,在這個混亂的時代就沒有人管得了了。
當長江兩岸的紅軍正朝上海進行大進軍的時候,已將形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