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而蘇聯,則採用了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不鏽鋼!
有的磚家證據確鑿的分析,米格25的不鏽鋼機體笨重,為了減輕重量只能犧牲機體結構強度,所以米格25無法承受高G值的機動動作,讓米格25只能作為截擊機和偵察機使用,這完全就是紙上談兵!米格25採用不鏽鋼的機體,相當結實,曾經有飛行員拉出11。5G的過載來,戰機還是好端端的。還有磚家說當時蘇聯的鈦合金技術不過關,其實,當時蘇聯的葉瓦奇金設計局,就是後來的蘇霍伊設計局已經造出了鈦合金的T4驗證機,鈦合金技術早就過關了,只是蘇聯經過比較,還是選擇了不鏽鋼。
鋁合金的殲8II撞不過EP3,但是不鏽鋼的米格25就不同了!
米格25的整體框架,都是不鏽鋼的,尾部高大的垂尾,也是不鏽鋼材質!
尾部的兩臺發動機噴出火焰,安德烈操作著米格25戰機,快速地向著EP3飛過去。
此時,EP3的離開,已經進入倒計時了,再有三十秒,所有的資料收集完成,這次任務就算是結束了,雖然有可怕的蘇聯飛機跟隨著,貌似也沒有把己方怎麼樣,剛剛折騰了那麼長時間,也沒什麼作用。
北極熊不可怕!他們也怕擦槍走火!
帶著這樣的心理,飛機上的美國人,不再害怕了,反倒帶著輕鬆,這次任務結束,就可以去夏威夷休假了,找個漂亮的女人,炫耀一下這次的行動!
“032,注意高度!”耳機裡傳來長機的聲音,此時,別連科已經感覺到有些不對勁了。
一般來說,驅逐對方的飛機,都是飛到對方的上方,飛過機頭之後,就壓操作杆,就跟公路上別車一樣,逼著對方跟著轉向,逗他們玩兒。
但是現在,安德烈的戰機,高度卻比對方的還低,安德烈是怎麼回事?
空中的飛行,是以秒來計的,就在別連科下達了命令之後,安德烈的戰機,已經飛到了EP3的後方下側,接著,在別連科的注視之中,安德烈的飛機,快速地從對方的下方飛過。
該死,這麼近,會撞上的!
米格25沒有任何後向視野,做這個動作的時候,安德烈只能全部憑藉自己的經驗來駕駛。
為了在稀薄的高空擁有足夠的側向控制能力,米格25垂尾高大,而且,還是雙垂尾的佈局!這是全世界第一種雙垂尾的戰機,美國人的F15戰機,氣動外形的選擇,就從米格25上獲得了相當多的靈感。
而現在,這種雙垂尾的好處,就是萬一一個垂尾受傷,安德烈也能夠將戰機開回去!
安德烈的飛機,從對方的左側下方快速地飛過,為了保證效果,在對方的機翼掠過安德烈的頭頂的時候,安德烈刻意地向後拉了一下操作杆。
“安德烈,壓操作杆,要撞上了!”後方的別連科看得真切,安德烈的機頭飛過去了,尾部的右側垂尾,卻會跟美國人的EP3發生碰撞。
可惜,他的提醒太遲了,就在他的話語還沒有落的時候,米格25右側高大的垂尾,已經從EP3左側的機翼外側,一號發動機的附近劃過!
尖銳的垂尾,就彷彿一把刀子一樣,將EP3的左側機翼外部,齊刷刷地割了下來!垂尾繼續向前,與螺旋槳發生了碰撞,金屬的火花飛濺。
安德烈與美國人的EP3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就這樣結束了,當安德烈推動油門,加速離開的時候,那架EP3,已經如風中的樹葉一般搖晃起來。
該死的蘇聯人,簡直是個瘋子!EP3的左舷的主要觀測站的舷窗裡,觀測員看著己方的機翼被切割,掉了下去,看著外部的一號發動機螺旋槳冒著火花,不由得喊道:“快,關停一號發動機,我們的機翼被割掉一塊!”
第五章迫降
EP3電子偵察機的機體為正常式佈局,懸臂式下單翼,傳統鋁合金結構,動力裝置為四臺艾利遜公司的T56A14渦槳發動機,單臺功率3661千瓦,各驅動一具54H6077四葉恆速螺旋槳。由於發動機功率充足,所以跟二戰時代的轟炸機的做法一樣,在執行許多工時經常會將一個發動機熄火,這樣可以節省燃料,延長滯空時間,若是飛機重量、天氣等合適的話,甚至會將兩個外發動機都會熄火。
而一般來說,若是熄火的話,都是選擇左外的一號發動機,因為這是P3四具發動機中唯一沒有發電機的一具,不需要為機上的電子儀器發電,由於發動機熄火後沒有了尾氣,EP3在飛機的左舷位置,增加了一個觀測視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