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在修理之中,至少一個星期之內,他是無法駕機重返藍天了,想起別連科,安德烈又有些心神不寧,他搖了搖頭,讓自己忘記如何處理叛徒的事,安心這次截擊飛行。
“索科洛夫卡,032請求起飛。”安德烈在無線電裡面喊道。
“立刻起飛,跟隨二大隊,海上十四號區域。”
“收到。”安德烈沉著地回答著,同時開啟了加力。
尾部噴出熾熱的火焰,兩臺發動機爆發出最大推力,米格25在跑道上快速地滑跑,跟著直指藍天。
後世的戰機,比如安德烈駕駛的殲十一,推重比早就超過了1,在起飛之後,可以大迎角地向上爬升。
但是現在,這米格25的發動機雖然給力,但是機體更沉重,現在,灌滿了燃油的米格25,總重高達三十六噸!想要大迎角的起飛,那就別做夢了。不過,戰機的整體設計依舊是不錯的,這體現在飛機的最小離地速度,只有三百多千米每小時而已。
透過狹小的飛行頭盔的視窗,安德烈看著地平線快速後退,接著,他拉起操作杆,前面的機輪抬起,繼續滑跑了兩秒之後,戰機忽然一輕,離開了跑道。
尾部噴出的氣流,在天空中劃出了一條線,緊跟著前面的二大隊的氣流,安德烈在爬升中加速。
這款改進型的戰機,同時換裝了比米格25P更大的發動機,可以發現爬升能力比原型有一定的提高,雖然是最後起飛,安德烈還是很快追上了前面的二大隊,加入了編隊之中。
第十六章下視下射
爬升!不停地爬升!很快,氣流就就看不到了,此時已經進入了平流層。
飛,繼續向高處飛行!更高,更快!就是這個時代的戰機設計師追求的目標!
隨著不斷的爬高,安德烈的心中也開始有些澎湃,前面的高度計,已經達到了兩萬四千米的高度!
現在,全世界的戰鬥機,只有米格25能夠達到這種高度!除了SR71!當然,如果美國人硬說黑鳥也算戰鬥機的話。
輕輕地向前推操作杆,安德烈拉平了飛機,耳機裡傳來了地面CGI的聲音:“注意,航向240,2。4馬赫巡航。”
“收到。”耳機裡傳來二大隊的隊長的回答:“航向240。速度2。4。”
壓操作杆,戰機在空中劃出一條弧線,向著地面引導的方向飛去。
蘇聯國土防空軍,標準的攔截戰術就是在地面引導下進行的,安德烈跟著自己的前面的四機編隊,壓坡度轉向,同時繼續提高自己的速度。
在這個高度上,空氣阻力相當小,尾部兩臺發動機噴出熾熱的尾焰,推動著戰機繼續加速。隨著圓錐狀的音爆雲的出現,戰機很快就刺破了音爆雲,進入了超音速巡航。
加速的過程很短暫,也很漫長,當前面綠色的儀表盤上的馬赫表的指標指向2。4馬赫的時候,安德烈稍稍收了點油門,戰機以2。4馬赫的速度上穩定飛行。
座艙內的溫度不斷升高,握著駕駛杆的手都開始出汗,安德烈呼吸著呼吸器送來的氧氣,開始用手指扳動前面的雷達面板。
編隊裡的其他戰機,裝載的還是老式的旋風A雷達,雖然倒置卡塞格倫天線直徑超過1米,卻是相當簡陋,由於掃描線基本與機身軸線重合,完全不具備下視下射能力,對典型轟炸機目標的探測距離卻只有100公里。
像現在這樣在高空中衝刺,處於低空中的戰機,是無法被旋風A雷達掃描到的。
而現在,安德烈駕駛的座機,裝載的是改進的RP25M型脈衝多普勒雷達,具有向下42°的俯仰掃描能力,所以,想著剛剛翻過的手冊,安德烈開啟了雷達。
剛剛在起飛的時候,就對雷達的真空管進行了預熱,所以,現在開啟主開關之後,雷達開始發射脈衝多普勒訊號,同時,透過自動化截擊系統與地面指揮站進行作戰資訊的互動,雷達的掃描是有目的性的。
雷達開機!
鋼鐵戰機的機頭處,直徑90厘米的倒置的卡塞格倫天線,向著前下方的空域,輻射出了強勁的電磁訊號,數百千瓦的峰值功率,瞬間就讓安德烈感覺到座艙裡的儀表的燈光都暗淡了。
“報告,032發現目標,距離一百,速度0。8,高度一萬三,數量二十。”安德烈看著螢幕上出現的光點,對著無線電說道。
這套藍寶石25雷達,效果還真不錯!安德烈望著螢幕上的那些光點,心中很滿意。
I波段的掃描訊號,充斥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