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2/4 頁)
現在,蘇維埃在遠東方面,已經突破了西方世界的封堵,如果在南部再獲得突破,蘇維埃的生存空間,那就大大地增加了!
而現在,這個機會,已經擺在了眼前!
“總書記同志,我建議將中亞軍區撤銷,將中亞軍區的部隊,全部併入到土耳其斯坦軍區。”烏斯季諾夫向安德羅波夫說道。
中亞軍區,包括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三國,這個軍區的作戰物件,就是華夏,隨著現在跟華夏關係的緩和,完全可以將作戰重點,轉移到中東來!
控制伊朗,當然不僅僅是獲得南下通道這麼簡單,還有控制中東石油的目的!控制了中東石油,就掐斷了西方世界的脖子!
“如果要實現我們的目標,就需要大量地出售武器給伊拉克。”安德烈繼續冷靜地分析道:“比如我們的米格23和米格25,都可以出售給伊拉克,同時派駐大量的軍事人員,以便達到增加我們在伊拉克軍隊的影響力的目的。”
歷史上,蘇聯出售米格25戰機給伊拉克,那可是同步輸出地勤和飛行員的,伊拉克的飛行員,必須要在蘇聯教官的指揮下行動,這樣,可以變相地實現增加在伊拉克軍隊中的影響力,甚至是控制伊拉克軍隊的目的。
其實,要是由蘇聯來指揮兩伊戰爭,絕對不會像歷史上的那麼悲慘。好端端的現代化戰爭,愣是給打成了一戰時代的戰壕戰,絞肉機。
“我們的最終目標,就是分裂伊朗,由伊拉克,伊朗世俗力量和我們,各佔領一塊領土。”安德烈說道:“以我們的能力,還無法佔領整個伊朗,而且,伊朗人對我們的態度,敵視的成分要多一些。”
其實,就連佔領一部分伊朗的領土,安德烈其實內心也是有猶豫的,會不會出現牛毛一樣的游擊隊,到處伏擊蘇維埃的軍隊?
“不過,如果我們全力對付伊朗問題,那阿富汗的問題怎麼辦?”(未完待續。)
第三百四十三章土耳其斯坦軍區
伊朗,曾經盛極一時的波斯帝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人口潛力巨大,同時也有黑金一般的石油資源,這樣的國家,如果能夠被蘇聯操控,對蘇聯的戰略是非常有利的。
可惜,後世的歷史上的蘇聯,卻沒有在兩伊戰爭期間發起任何行動,主要原因,怕還是阿富汗戰爭牽絆了蘇聯的精力。
阿富汗本來是親蘇的,為了維持原有的阿富汗的局勢,蘇聯不惜用武力介入的方式來干涉阿富汗的政局,可惜,結局很悲慘,阿富汗成了蘇聯的越南。
要資源沒資源,要財富沒財富,阿富汗除了地理位置重要之外,就沒有別的了。為了那麼一個土地貧瘠的地方,牽制整個蘇聯的精力,甚至最終導致了蘇聯大廈的傾覆,可以說,蘇維埃的統治者們,著實走了一步臭棋。
當時,勃列日涅夫咄咄逼人,手下的一眾將領們,強硬的烏斯季諾夫,老謀深算的安德羅波夫等人,都主張武力入侵,只有柯西金沒有簽字。最後的結局,證實了柯西金的判斷,可惜,已經沒用了。
現在,歷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安德烈的介入下,蘇維埃的統治者們,並沒有將全部目光,都放在阿富汗上,他們已經意識到了伊朗是比阿富汗更加有誘惑力的地方。
“阿富汗土地貧瘠,民風彪悍,歷史上一直就有反對外來勢力入侵的傳統,如果我們派兵去幫助阿富汗維持秩序,只會激起阿富汗人的反感,更加導致阿富汗的局勢惡化。”安德烈說道:“對於阿富汗的問題,我有一個新的主意,如果計劃能夠成功,我們不用浪費一顆子彈,就能解決了阿富汗問題。”
不浪費一顆子彈?聽到安德烈的話,在場的人都睜大了眼睛,聽著安德烈給出的計劃,就連是出身克格勃的安德羅波夫,都不住地點頭:“不錯,我們可以採用這個方案!”
不知覺中,關於伊朗和阿富汗等國的局勢,就這樣在克里姆林宮的一次會議上被確定了下來,而蘇聯軍隊中耀眼的新星,奠定了整個東亞局勢的安德烈將軍,在莫斯科也接受了新的任命,前往土耳其斯坦軍區。
由於伊朗跟美國的良好關係,由於伊朗的石油財富變成了坦克,飛機和大炮,為了防備從伊朗高原方向的西方世界的入侵,蘇維埃在這裡建立了土耳其斯坦軍區。
土耳其斯坦軍區的歷史悠久,最早在十月革命之後,這裡就有各種指揮機構,最初是由土耳其斯坦邊疆區軍事委員行使職權,1919年的時候,這裡正式設定了土耳其斯坦方面軍,同時開始了英勇的戰鬥。
就在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