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第2/4 頁)
需要增加螺旋槳的轉速,才能夠攪動更多的海水,而增加潛艇的螺旋槳的葉數,就可以顯著地降低螺旋槳的轉速,要知道,轉速越高,肯定動靜越大。所以,潛艇的螺旋槳葉數是在逐漸增加的,由三葉到五葉,由五葉到七葉。比如,七葉螺旋槳達到三葉螺旋槳的推力,轉速只有三葉的十分之一!
螺旋槳的葉數總是奇數的,這是因為奇數的螺旋槳是不對稱的,可以顯著地消除共振。同時,增加螺旋槳的側斜程度,也可以增加推力,也就是大側斜。這指的是槳葉有後傾角,這個後傾角的量用側斜角來定義,槳轂中心線與槳葉中心線之間的夾角大於25度的螺槳稱之為大側斜槳,普通的螺槳側斜角只有10度左右。
當然,葉數也不是越多越好,葉數越多,加工起來的難度就越大!多方面的均衡,七葉大側斜螺旋槳,就是一個最合適的選擇。
這樣的需求,導致了潛艇的螺旋槳會是一個複雜的幾何構型,這個構型的每一個細節的設計,都會影響到噪音和推進效率!
蘇維埃的科學家,理論知識也是無比紮實的,他們可以透過計算,設計出最佳形狀的螺旋槳來,減少空泡,減輕震動,降低噪音,降低轉速,同時增加推進效率,但是,這種螺旋槳設計出來之後,製造卻面臨著難關!
由於沒有多軸聯動數控機床,只能是先加工一個平面,再加工另一個平面,哪怕是蘇聯的機床夾具再具有特色,也面臨著因為這個轉變而導致精度降低問題,對於螺旋槳這個精密的大型裝置來說,一毫米的誤差,就會導致效能的極大改變!
而現在,隨著島國的裝置的到來,蘇聯的潛艇設計師,終於不用再為這個問題發愁了!島國的裝置,加工出來的螺旋槳,精度已經完全達到了要求,這代表著,蘇聯潛艇的水下聲音,降低了一個數量級!
比如現在,水下的這艘蘇聯核潛艇,尾部的七葉大側斜螺旋槳,僅僅維持每分鐘八十轉的速度,就具有了8節的巡航速度!
每秒一轉多,攪動起的水流,幾乎就沒有什麼額外的聲音,兩具螺旋槳的旋轉,就是用肉眼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對,就是兩具螺旋槳,水下的這艘潛艇,就是蘇維埃特色的巡航導彈攻擊核潛艇,949型,北約代號奧斯卡!
西方的核潛艇,要麼是彈道導彈核潛艇,要麼就是攻擊核潛艇,而蘇聯的潛艇,在這兩種之外,還有一種創新,就是巡航導彈攻擊核潛艇!這種核潛艇的唯一使命,就是用自己攜帶的反艦導彈,攻擊美國人的航母,這是為美國航母量身定做的大殺器!
西方的潛艇,幾乎就沒有排水量超過萬噸的,除了俄亥俄級。而蘇維埃的水下幽靈,則有很多大傢伙,像現在的這艘核潛艇,水下排水量高達一萬六千噸!(根據型號的不同,後期的型號一萬八千噸)。採用了蘇維埃常用的雙殼結構,內部的耐壓殼和外部的非耐壓殼之間有數米寬!其中佈置著反擊美國的大殺器,P700反艦導彈!這種射程超過五百公里的導彈,就是讓美國航母聞風喪膽的武器!
而同時,雙層耐壓殼的結構,讓它有著良好的抗沉性,即使被一條魚雷命中,也完全可以硬抗下來,而西方的潛艇都是單殼的,只要命中一枚魚雷,就會被徹底擊傷,搞不好就會沉沒。
作為蘇維埃最新型的潛艇,它採取了各種先進的降噪措施,包括外面鋪設著消音瓦,各種裝置裝在減震基座上等等,再加上尾部的低噪音螺旋槳,它簡直就是大洋黑洞!
這是奧斯卡級的首艦,由於得到了島國的先進工業技術的支援,導致建造進度加快,今年三月份的時候就已經服役,同時,它也是蘇維埃水下力量的最隱秘的武器!美國人根本就不知道有這麼一型效能先進的核潛艇!(查不到前兩艘奧斯卡級的編號,先以K146號命名吧。)(未完待續。)
第四百八十九章主動聲吶
尼米茲號航母,艦橋指揮室。
時間在一點點地過去,所有的人,都在期望找到那艘隱藏在海底的蘇聯潛艇,但是,直至現在,一無所獲!
“我們的反潛機並沒有搜尋到水下可疑目標。”米勒說道:“這應該有兩種可能,要麼,就是蘇聯人的潛艇已經走了,要麼,就是我們的格羅頓號誤判,水下根本就沒有蘇聯人的核潛艇。”
米勒相信美國海軍的先進技術,既然忙活了這麼半天,還沒有發現水下的潛艇,那就只能說明根本就沒有蘇聯人的潛艇!
放下自己的雪茄,喬納森搖了搖頭:“不,我覺得,還有另一種可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