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第2/4 頁)
“美國人的軍用的晶片,都是加固型的,線路的電流餘度大,同時還有厚厚的鋁製的遮蔽殼。”蘇珊娜說道。
“美國人怎麼搞,我們就怎麼搞。”一旁的奧加爾科夫元帥終於發話了。(未完待續。)
第二百三十二章坎傑米洛夫卡坦克師
“未來的戰爭,是資訊化的戰爭,是精確制導武器的天下,我們必須要加快在這方面的研究,其中,電子技術的提高是重中之重。”在離開35所的時候,奧加爾科夫深情地勉勵著現場的工作人員,教育他們要勤奮工作,為蘇維埃國防力量的強大貢獻他們的力量。
與紹金分開,安德烈跟奧加爾科夫元帥,又一同來到了第四近衛坦克師的駐地。
在所有的軍區之中,莫斯科軍區是最重要的,原因無他,這裡是蘇聯的心臟!拱衛京畿的力量,當然是最強大的了!而且,所有的想要進入中央的軍事指揮員,幾乎都有在莫斯科軍區任職的經歷。
莫斯科軍區,在1864年8月成立。一年之後,即派出了五個步兵和騎兵師參加俄土戰爭,一些師進駐高加索地區。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100多萬人駐紮在該軍區,其中大部分駐軍參與了1917年的十月革命。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莫斯科軍區組建了3個方面軍,23個軍、128個師、197個旅,共有大約450萬人參戰。僅在1944年送到前線就有120萬人。從1945年夏天1946年夏天,莫斯科軍區分為四個軍區:莫斯科、沃羅涅日、高爾基和斯摩稜斯克軍區。
1968年2月22日,為表彰其為保衛國家作出的巨大貢獻,在蘇聯紅軍成立50週年之際,莫斯科軍區被授予列寧勳章。
一般來說,能夠進入莫斯科軍區,那是一名軍人絕對的光榮,而現在,安德烈心裡卻還是有些疙瘩,相比這裡安靜的生活,安德烈更喜歡在遠東的日子啊,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才能夠摸到戰鬥機的操作杆?
莫斯科軍區,主力是近衛第13集團軍,其中包括第60坦克師,第206摩托化步兵師。除此之外,還有軍區直屬部隊,包括近衛第2摩托化步兵師,近衛第4坎傑米洛夫坦克師,近衛第26坦克訓練師,近衛第32摩托化步兵師,近衛第106空降師
其中,第4近衛坦克師又叫坎傑米洛夫卡坦克師,這是一支功勳部隊,是經歷過殘酷二戰考驗的一支坦克師,在蘇聯中,和“塔曼“摩托化步兵師一樣赫赫有名。
(汗,華東之雄沒有查到更多的資料,就知道這個師很牛逼,有哪位書友大大知道,請在書評區裡賜教,拜謝。)
而在安德烈的印象中,對這支坦克師的記憶,就停留在曾經的819事件中,當時的坎傑米洛夫卡坦克師,開動上了街頭,本來,是有機會阻止陰謀者的分裂國家的行動的,可惜,他們沒有任何作為,相反,陰謀家就站在坎傑米洛夫卡坦克師的坦克上,發表演說,鼓動著人民去圍攻國家政府機關,最後,蘇維埃帝國轟然倒塌,人民,也沒有得到他們希望的自由和民主,反而生活一落千丈。
所以,當來到這裡的時候,安德烈的心裡還是有些唏噓的。
“歡迎元帥來第四坦克師視察。”在坦克師的師部,師長米羅諾夫上校向著從車上下來的人敬禮。
作為駐守蘇維埃心臟的裝甲部隊,第四坦克師經常會接受各級領導的檢閱,所以,師長米羅諾夫一直都是波瀾不驚,元帥級別的人,他也接待很多了。
不過,這次可不同,這次來的兩位主將,奧加爾科夫元帥是要拿第四坦克師開刀,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改革的,而安德烈將軍,則是改革的主要負責人!
這兩個人來這裡,那可不是來視察一下就走,軍隊在改革的過程中,有幸運兒升遷,也有倒黴蛋要被降職啊。如果真的像上面說的那樣,改革之後,己方的一個坦克師,戰鬥力就相當於一個集團軍,那就太強悍了!
所以,米羅諾夫上校對兩人的迎接非常周到,老遠就到大門口來迎接了,參謀人員更是在後面排了一排。
“上校同志,非常高興來到第四坦克師,想要打贏現代化的戰爭,我們就必須要進行軍事改革,第四坦克師準備得怎麼樣了?”奧加爾科夫元帥問道。
“報告,我們全師上下一萬名官兵,都在翹首以盼地等待著改革的到來,我們一定會牢記上級的指示,圓滿地完成我們的軍事改革。”米羅諾夫上校說道:“我們上下一心,眾志成城…”
聽到這話,安德烈終於忍不住了,在一旁問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