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部分(第2/4 頁)
“建造艦載機陸上實驗訓練基地”的內容加入了蘇聯的海軍發展規劃中。
如果按照歷史程序,需要在八十年代才將這套系統完善,進行米格29K和蘇27K的起降,同時實驗彈射器。但是,在遠東的衝突,讓海軍的地位重要起來,戈爾什科夫的報告終於被透過,於是,這套訓練系統,就緊鑼密鼓地建立起來了,現在,已經開始了正常的起降訓練!
作為航母的外行的安德烈,只是去黑海看看明斯克的身影,無法提出更多的意見,不過,身為飛行員的安德烈,對航母配套的艦載機,更加感興趣。
於是,結束了在黑海造船廠的視察之後,安德烈在戈爾什科夫的陪同下,一起來到了克里米亞半島的薩基空軍基地。
遠遠地,就可以看到基地的一側,那剛剛建立起來的尼特卡系統。
下面就是地面,在地面一米多高的地方,是跟明斯克號一樣的甲板佈局,側面的躍飛甲板,後面平直的斜角甲板。
而在不遠處,則是艦首躍飛形勢的甲板,此時還在建造之中,看來是用來模擬三號艦的。
看樣子,這套迅速投入服役的訓練系統,和後世的那套大型系統還是有出入的,應該是簡化的型號,為了迅速建成,培訓飛行員,也只能如此了。
“我們用了六個月的時間,建成了這套系統,包括起飛滑躍甲板、斯維特蘭娜攔阻系統、光學和無線電著艦引導系統,除了地面上看到的,我們這套系統的下面,還有液壓裝置,可以使甲板以一定角度側傾,模擬航母在海上航行時產生的橫搖。滑躍起飛跑道上還裝有用於阻止飛機在發動機達到起飛推力狀態前移動的液壓阻擋器。”基地的負責人圖哈斯基向著莫斯科的高官們介紹道:“現在,我們正在利用這套系統,培訓我們的艦載機飛行員。”
就在此時,遠處傳來了一陣發動機特有的轟鳴,安德烈抬起頭來,看到了遠遠的,一架戰鬥機正在飛來,塗裝是海軍特有的海洋藍。
兩側的進氣道,平坦的機腹,主翼幾乎全開,安德烈幾乎瞬間就辨認出來,從機頭看,這應該是一架米格23。
但是,當飛機越飛越近的時候,安德烈又感覺到了不同,相比常見的米格23,這架米格23的後機身,卻是大變樣了。
從機身中部開始,後機身變得更加寬大,而那尾部的兩道火焰,表示了這架飛機,擁有兩臺發動機!
此時,戰機來回左右晃動著,晃動著,沿著下滑線,接近了尼特卡系統。
看著戰機的降落,安德烈也不由得捏了一把汗,畢竟,以安德烈對米格23的瞭解,降落需要大概八百米的跑道!
而現在,這套系統,只有一百多米的降落跑道可以用!
跟著,他就看到了這架米格23的尾部,出現了一個特殊的裝置,著艦鉤!
在眾人的注目中,這架米格23的主機輪,成功地與甲板接觸,跟著,繼續向前滑跑,當看到飛機的機身猛地一震的時候,甲板上的一根阻攔索,已經被著艦鉤給勾住了。
漂亮!(未完待續。)
第二百五十六章好東西都用上了
“我們的飛行員,已經在尼特卡上進行了二十多次的訓練。”圖哈斯基說道:“現在,一期培訓的二十名航空兵,已經能夠掌握在甲板上起降的要領,只等著明斯克號完成改裝,進行海試的時候,就在海上進行真正的起降訓練。”
在航母上起飛和降落,都是相當困難的,只有最優秀的航空兵,才能夠以嫻熟的技術進行訓練。
起降是一起的,先降落,然後再起飛,就在這架米格23K降落到甲板上之後,又在甲板引導人員的指揮下,緩慢滑行到了起飛點。
原本的基輔號航母,飛行甲板有一百九十五米長,現在,為了起降米格23K,斜角甲板也採用了加長處理,經過改裝後的飛行甲板,長度在二百二十米左右,前面的起飛線,也被劃分為兩條,短的起飛線一百零五米,長的起飛線幾乎延伸到了後面的降落區來,有一百八十米。
而現在,這架輕載的米格23K,是在短的起飛線的起飛區的,後面的擋流板已經展開,米格23K的尾部,火焰變大,顯然是飛行員開啟了加力,準備做短距起飛。
隨著引導員的指示,這架米格23K,在甲板上滑跑起來,速度越來越快,當接近躍飛甲板的時候,安德烈不由得捏了一把汗,就這速度,能飛起來嗎?
戰機衝上了躍飛甲板,跟著上翹,接著,機輪離開了跑道!
在離開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