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部分(第2/4 頁)
說是反對的!
這是一種訊號也是一種基調,並且對於這樣的情況王靜輝是在很早以前便對大宋統治高層提示過的。他並不主張一次性透過一系列決戰直接消滅遼國,而是希望能夠在收回燕雲的基礎上放遼國一馬,讓遼國成為大宋與北方遊牧民族之間的一道屏障。
說起來對這樣的建議從長遠上來看是實在讓人感到驚歎的,這是一個立足大宋長遠發展的建議,而並不是像外界大宋書生們那種日漸上升的消滅遼國的狂妄叫囂。誠然以現在的戰局來看大宋消滅遼國也許並不是一件很難以達到的目標,但是相應的大宋也會為此付出一定的代價。
不過最終王靜輝還是忍住了不直接說出自己內心中真正的想法,而是透過隱約的言詞來表達自己的態度,這也使得在場的眾人心中能夠理解為什麼王靜輝能夠在預想到宋遼開戰之前便匆匆離開汴都開封,皇帝趙頊向他發出了很多召他回汴都的密旨後他仍然賴在杭州不肯走的原因所在了。任何一個在這個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提出放遼國一馬的人,恐怕都會成為大宋所有讀書人的敵人,這明顯的就是等於放虎歸山麼?!
當王靜輝的話說出去後,年華殿中的眾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誠然王靜輝以其今時今日的地位來公開倡導這種基調的話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麻煩,但是王靜輝知道在這個關鍵時刻,這個決定需要大宋統治高層來承擔,而並不是他來獨自承擔。這是要為歷史負責的!誰也不能夠擔保今天看上去奄奄一息的遼國,他日不會出現轉機來個鹹魚翻身繼續制約大宋,誰也不可能打這個保票!
“看來改之是選擇‘和’了?!”皇帝趙頊微微笑著說道。
“是戰是和完全取決於聖上的意志!”王靜輝回答道。
“各位愛卿以為如何?!”
“臣以為此刻能夠停止兵戈對大宋最為有利!我大宋透過這次北伐已經達到了收復燕雲的目標,如果繼續向北……臣即使不通軍事,但也明白越是向北,前方的補給越是困難。而此刻遼國的精兵都還集中在北方,現在遼國大定府應該已經知道析津府被攻克的訊息,估計前段時間調兵南下的話應該已經到了大定府的周邊,這次北伐想要克以全功恐怕會有風險莫測!”司馬光站出來說道。
司馬光說完之後看了王靜輝一眼,從眼神上看司馬光對王靜輝不主張繼續深入戰爭是很讚賞的,但是卻沒有勇氣把自己的真實看法明確地表達出來,這也讓司馬光非常看低。王靜輝的臉皮則比以前厚多了:“你以為我能夠像你一樣啊!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兩大名流之一,你要是直接提出被貶換個位置也就罷了,但是要是我開這個口,趙頊一個臉色不對,說不得我就再也別想跨進福寧殿的門了!”
司馬光說完後,王安石和文彥博都沒有說話,只是點點頭表示贊同司馬光的意見。這幾個人裡面若說誰最有骨氣,恐怕還是非司馬光莫屬!
第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清單
“這位仁兄是很有風骨,不過有風骨也必須留得住自己的有用之身才可以啊!”王靜輝在心中暗暗嘆道。雖然經過這麼多年的相處,他對司馬光的作為在大部分時間裡都是很不以為然的,儘管他們之間有過很多次合作,尤其是在稅法上的通力合作使他們之間都建立了相當的交情,可是司馬光的固執和保守同樣讓王靜輝極為惱火。
不過要是說回來,能夠讓王靜輝打心眼兒裡面佩服的,無非便是王安石和司馬光了。他們對自己的理想都很執著,為了理想他們可以犧牲掉自己的前途和聲名,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畢竟層次低的人就算犧牲也沒有他們這麼大,到了他們這個層次又開始愛惜羽毛不肯置自己於險境。不過相對而言司馬光對自己的前途並不看重,而王安石因為是當世治《老子》的名家,對於權術鬥爭有著自己的理解,他會注重保護自己,但卻可以犧牲自己的名聲為新法開路。
針對這兩個人不同的特點,王靜輝也非常有針對性的和他們兩人展開過種種合作。稅法上利用司馬光的強悍態度來給大宋統治高層施壓;新法上借用王安石的名頭來給新法拾缺補遺重新推倒重來。正是有了這樣的佈局,王靜輝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實力來影響甚至是推動大宋向前發展。
不過無論是王安石還是司馬光,王靜輝對這兩個人佩服歸佩服,讓他去學這兩個人的作為他是不會去的。畢竟他可沒有這兩個人雄厚的資本,而且兩者之間的地位和立場又有著千差萬別。他們三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打算,而王靜輝更多的時候是從這兩個人之間相互調和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