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部分(第3/4 頁)
復他們已經經過千百次訓練的動作而已。
九十丈、八十丈、七十丈……二十丈!雙方計程車兵都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對手臉上的表情,與大宋士兵冷冰冰的表情相比,契丹騎兵的臉上從開始的興奮、嗜血變得開始驚訝、一絲慌亂,直到最後的驚駭、恐懼——這該死的距離!這最後短短的二十丈居然讓契丹騎兵再也無法向前踏進一步,契丹騎兵的傷亡在進入火槍的射程範圍後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直線上升。終於契丹的騎兵衝鋒陣形在宋軍面前開始崩潰了,契丹騎兵在看到自己的同伴不斷地、莫名其妙地倒下後,他們已經驚駭至極開始掉轉馬頭向後跑去。儘管騎兵作戰來去如風,但是在這個時候四條馬腿還是跑不過子彈的速度,在一陣又一陣整齊的火槍射擊中,四散奔逃的契丹騎兵還是不斷地倒下……
第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功成
兩萬契丹騎兵第一次衝鋒碰了個頭破血流,居然有七千多契丹精兵喪生,不過已經打出火的契丹將領並沒有因此而退縮,而是又發起了進攻。這一次他分別將手頭的兵將重整旗鼓後,從兩側和正面同時發起了進攻。
不過當這名倔強的契丹將領在釋出完進攻的命令後,便被兩枚同時而至的炮彈連人帶馬轟成了碎片。主帥的陣亡對於這支騎兵部隊的打擊是難以估量的,同時這也是楊崇嶽在接到王順的信件後給炮兵釋出的固定命令。一旦發現敵軍主帥方位所在,只要在火炮的打擊範圍內便立刻集中火力先轟殺敵方主帥。
主帥雖死但命令還在,契丹騎兵依然按照已經策劃好的方案繼續向宋軍發起衝鋒。如果說這支契丹騎兵第一次衝鋒便採用這樣的戰術的話,那對這支手持熱兵器的宋軍來說是相當棘手的。不過現在宋軍已經開始穩紮穩打起來,尤其是在出人意料的情況下居然硬扛住了契丹騎兵的衝鋒,這對於宋軍將士來說是非常令人鼓舞的。
由於宋軍將領手中有望遠鏡,所以契丹騎兵調兵遣將的陣勢並沒有逃出宋將的眼晴,針對契丹騎兵的調遣和進攻方向,宋軍士兵也開始按照主帥的要求有針對性的進行移動。這一次契丹騎兵的進攻對於宋軍來說相對剛才的突然襲擊就輕鬆了許多,火炮陣位已經排放完畢,在射殺了契丹主帥後,火炮便根據契丹騎兵開始集結的地區開始了射擊。契丹騎兵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還沒有出發便受到了宋軍遠端火力的打擊,這實在是超出了他們戰爭常識之外。
火炮接二連三地轟炸使得契丹騎兵集結非常不順利,在沒有做多少準備的情況下,契丹騎兵開始他們第二次衝鋒。這一次三面同時進行。可惜宋軍的表現比剛才更加出色,從容地整理佇列後,在火炮打擊過後,契丹騎兵一進入火槍的最大射程之內,宋軍便在戰鼓的指揮下開始射擊。
有了剛才的經驗,現在的宋軍射擊目標更有針對性。由於是三面進攻,儘管契丹騎兵事先的集結被火炮所擊潰,衝擊陣形也是散亂不堪,但這樣對宋軍的火槍手來說反而更麻煩了。像剛才那樣射出去的子彈未必會像剛才那樣百分百的擊中敵人。不過宋軍士兵在火槍最大射程之內,首先瞄準射擊的便是敵人的戰馬,然後在敵人逐步逼近後,再瞄準騎手進行射擊。
這樣一來對契丹騎兵的傷害反而更大,因為在騎兵衝鋒的過程中,如果子彈打中了戰馬,那騎手必然會跌落在地上。在戰馬如此高速行進的過程中落馬,就算運氣好不被後面的騎兵踩踏,單是這跌落下來所造成的傷勢也會讓騎手痛苦不堪直接失去戰鬥力,跌斷手腳被俘也是遲早的事情。而且契丹騎兵也並非是傻子,儘管不知道宋軍士兵手中拿的是什麼武器,但也清楚是火器的一種,他們在衝鋒的時候也在馬背上利用自己的騎術作出種種動作,使得宋軍無法準確地瞄準射殺騎手。但是宋軍採用的是先馬後人的策略,這大大壓制了騎兵個人騎術給宋軍士兵所造成的難以瞄準的困難。只要戰馬完蛋,騎手也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這一次衝鋒,最靠近宋軍的距離也還有五十丈,比上次還慘,不過三面攻擊分兵所造成的結果便是每一面契丹騎兵損失都是要比第一次小的多。不過加起來陣亡的契丹士兵損失也是相當可觀的,估計也有三四千之多,其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在其集結的時候直接被火炮轟炸而死。
這一場騎兵和步兵之間的遭遇戰日後被寫入了大宋軍中的戰例課程之中,也許在這次戰鬥過程中,大宋熱兵器部隊的戰術上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除了被動等契丹騎兵攻擊給對手造成巨大難以承受的損失之外,沒有什麼出奇的地方。就連對手在第二次發起衝鋒失敗潰逃的時候,這支軍隊的指揮官也沒有把自己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