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部分(第3/4 頁)
剛剛削減下來沒幾年地軍費開支勢必又要漲回去。大宋朝廷和王靜輝在收購流通領域的黃金白銀已經造成了貴重金屬價格上漲。一些有眼光的商人不可能不會發現這其中地門道感謝燈火書友ID8362手打更新。此時大宋商界對黃金白銀價格看漲已經成為了共識,再這麼收購下去只會增加成本造成黑市交易猖獗,甚至會發生投機現象。相比之下大宋和遼國恢復正常地貿易關係。硬性規定遼國只能夠使用貴重金屬來進行貿易結算。這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有著雙重的實惠。大宋熙寧八年六月,遼國旱情進一步惡化。糧食儲備頻頻告急,已經在大定府形成糧荒,糧食價格一日數變,弄得遼國上下怨聲載道。而此時大宋派出了沈括為代表地談判使節來到了大定府,就宋遼之間恢復椎場貿易最主要的還是糧食貿易進行了談判,其中大宋的糧食價格雖然也比平時貴上了許多,但相對於現在大定府不斷上漲的糧價已經算不得什麼了。大宋在貿易談判方面唯一堅持的便是以黃金或白銀為結算,遼國也並未提出異議——遼國市面上流通的銅錢十之七八都是大宋銅錢。遼國要想和大宋進行大宗的糧食交易,就會造成大量的銅錢外流。這會使其治下百姓更加怨言。遼國地談判使節正是馬氏兄弟中的馬人華,此時他已經官拜遼國三司使,他算是大宋情報局打入遼國朝廷中最高品級地間諜了。沈括在離開大宋的時候曾經到王靜輝的駙馬府中得到他的面授機宜,情報局也為沈括配備了專門的情報人員,幫助沈括來讀懂由涅心和馬人望傳遞過來有關遼國統治高層在這次談判中的底線。這場談簡直就是大宋情報局在導演的一齣戲,不過在給黃金和白銀定價問題上,遼國和大宋出現了重大的分歧,馬人華雖然負責宋遼貿易談判,但在一些重大問題上還是要得到遼國統治高層的同意和認可才可以,不過在貴重金屬定價問題上,他還是做了不少努力,尤其是大定府愈演愈烈的糧荒使得遼國最終還是對大宋進行了妥協。黃金和白銀對銅錢的定價略高於十比一,定在了一兩黃金兌換十二兩白銀兌換十二貫銅錢,糧食價格有銅錢兌換成黃金和白銀價格,達到了一石一兩五錢白銀地步,這個價格等於汴都米價的三倍,刨除運費大宋每石米將會有大約五百文銅錢的收入。這樣的定價得到了宋遼雙的認可,在登州港口早就備好的運糧船隊在得到命令後立刻運向大宋的來州港和遼國的錦州港。透過這次大宋向遼國運糧行動,遼國也見識到了大宋的海運能力有多麼驚人,同時也解釋了宋遼戰爭中出現在來州和錦州的宋軍是如何能夠在不驚動燕雲守軍的前提下到達目的地的。馬人華在說服遼國統治高層的時候就以大量收購大宋糧食增加大宋內河運輸壓力以達到損害大宋利益的目的,不過遼國統治高層從來沒有想過大宋的海運能力居然有這麼強,而這對遼國的“精英”階層的震撼之大是難以附加的。按照大宋如此海運能力,完全可以擺脫對內河運輸的依賴,更要命的是大宋有這樣的海運能力將會對遼國任何一個靠海的城市造成巨大的威脅,因為大宋的軍隊已經證實給他們看過了。不過即便契丹人即便認識到了來自海上地威脅,對此他們也是無可奈何,畢竟遼國那點兒可憐的水師根本出不了海,以前當海盜還算可以。但是十年來被大宋水軍海上“剿匪”打擊的損失殆盡,根本無法擔負起自己海岸線的安全。在宋遼戰爭中遼國水軍僅有的幾艘小船在第一時間便被宋軍水師所消滅,現在就是遼國有心重建水軍的資金,況且大宋也不會對此無動於衷,如果發現遼國在建立水師的話,那第一時間便會來找麻煩。當宋遼戰爭過後,契丹人第一次睜開眼睛想仔細看清自己地對手。可是現在地大宋已經超越遼國實在是太遠了。作為一對百年齷齪不斷的老對手,大宋變得讓人難以琢磨。戰爭過後契丹人儘管簽訂了一系列屈辱的和約,但是還是有少部分地契丹學者透過官方途徑來到大宋。希望能夠進入華英書院等大宋一流書院中學習。不過這種舉動卻遭到了來自王靜輝地壓力。至少華英書院是絕對不會允許任何一個契丹人進入的,他左右了大宋統治高層在這個問題上地決定。只是讓這些契丹學者進入了汴都附近為大宋藩屬國所開設的番學館中學習。在王靜輝的眼中,這些契丹人真的是很值得佩服,可是作為敵對的一方他卻不能夠給對手任何一個可以翻身的機會——這些契丹學者最高層次甚至是遼國已故蕭皇后的親弟弟,這也就表明了這群學者的最基本地政治基調——他們是遼國後族派來的“留學生”,當然其中也有幾個是背景不是很清楚地契丹學子。耶律乙辛和張孝傑左右遼國政權,王靜輝相信這種局面不會持續太久,所以大定府馬氏兄弟和他們之間的關係也是慢慢疏遠的過程,尤其是馬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