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頁)
見識到王靜輝賺錢的本事,昨天他還惦記著少買點煤渣讓這個東家點點後知難而退,今天就恨不得把煤礦所有的煤渣都買下來——這可都是錢啊!十斤的煤塊可以買上三四十斤的碎煤渣,摻點熟石灰一和和煤塊一樣好燒,這要是不發財那就沒天理了! 其實王靜輝製作蜂窩煤和煤爐倒是沒有想大賺一筆的想法,只不過是發現這個時代人們燒煤的方法還太過於浪費,所以才想到製作蜂窩煤來節約燃煤的。這蜂窩煤製作簡單,可以用熟石灰或者粘土摻入煤渣中只要保證具有粘合力讓蜂窩煤成型即可,煤渣可比煤塊便宜多了,普通百姓人家買來便宜的煤渣後在院子裡面就可以就地製作蜂窩煤,這也多少可以使那些家境貧寒的人家在這個冬天好過些。可惜現在的金屬冶煉水平太落後,還沒有辦法生產白鐵皮,所以這屋內的煙管只能用磚石水泥來代替了。 招收夥計的事情劉賬房很快就辦好了,王靜輝在城西貧民區現在有很高的號召力,不說他平時給周圍居民看病賣藥幾乎都是能減則減,能免則免,還專門開了粥棚給那些沿街乞討的人施捨,收留那些流浪的孤兒,這樣的好人上哪裡去找,況且給王靜輝幹活輕鬆不說,工錢也給得高,這一點實在是讓劉賬房感到極為不爽。不過劉賬房這次招工的時候借鑑了製藥作坊一開張人手不足的教訓,主動建議王靜輝再多招收些人手,王靜輝大手一揮:你看著辦吧! 對於自己的產業管理,王靜輝一向喜歡做甩手掌櫃,把管理權都給賬房或是原來收購過來的作坊主來管理,這也是他來到這個時空後看到這個時代民風淳樸才下的決定,畢竟以後自己要乾的事情還有很多,事事都插手非要累死自己不可。 劉賬房招收了四十個僱工在郊外選好的院落裡面集中製作蜂窩煤,還招收了十個人在城中專門負責送貨上門。趙鐵匠也按照王靜輝的吩咐又多招收了幾個僱工,由經驗豐富的鐵匠來打造煤爐內部的複雜構件,其他的部分交給徒弟們來負責打造安裝,製作煤爐的方式也改成了流水線式的作業方法,這大大提高了煤爐的質量和出產的數量。 隨著天氣慢慢轉冷,蜂窩煤和煤爐的銷量也開始火爆起來,蜂窩煤的製作簡單易行,買不起爐子的人家就自己動手用鐵桶來製作一個簡單的取暖爐,自制蜂窩煤或是從“神火”煤火行來購買,反正價錢也是差不了多少。中戶人家就直接從我們這裡訂購煤爐,順便也從這裡把一冬天使用的蜂窩煤也在這裡一起訂購了。大戶人家是非常挑剔的,況且他們有錢可以購買木炭來作為取暖燃料,不過在王靜輝的提示下,趙鐵匠和他的徒弟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設計了多種外觀大方的煤爐供這種人家選購,利潤的大頭都是出在這裡。 “神火”煤火行的收益在別人的眼中雖然很眼紅,但劉賬房已經經過活字印刷機利潤的洗禮後,對這點兒收益早就有免疫力了。此時劉賬房正在向王靜輝彙報煤火行的收益:現在一個月的收益大約是八千貫左右,估計隨著天氣的繼續變冷,這項收益還會持續增加到兩萬貫的水平。劉賬房反正也看出來了,這個年輕的東家對蜂窩煤和爐子所帶來的這項收益並不看中,多半又是同情心發作。如果要是按照劉賬房自己給僱工定酬勞的話,斷斷不會有這麼少的收益:一個僱工每個月的工錢是五貫錢,這足夠讓一個五口之家買米的費用了,光是工錢一項就要支出一千貫,這實在是讓劉賬房有點被宰的感覺。 王靜輝聽完劉賬房對煤火行的盈利彙報後也沒有說什麼,現在金錢對於他來說就像二十一世紀那些鉅富們說的一樣:如果你有一億美元的話,那金錢在你的眼中不過是數字罷了。王靜輝不知道這個時代他的家產如果按照二十一世紀的購買力折算會能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水平,但他知道現有的這些錢已經讓他三生三世都花不完,現在他也可以驕傲的對別人說:金錢在我眼中不過是個數字而已! 看到王靜輝沒有什麼反應,劉賬房又繼續向他彙報:商務印書館這個月已經完成了《太平廣記》和《文苑英華》的印製,四千套書籍已經全部按照你的吩咐包裝好了,昨天曾掌櫃和我把開封的書商都召集過去訂購,不料這些書商把這四千套書全部購買一空,曾掌櫃讓我向你詢問是否要再次刊印發行第二版。商務印書館奉大宋皇帝印刷《太平御覽》所獲得的利潤已經全部統計出來了,整整六十八萬三千貫! 王靜輝聽後心中感到一陣好笑:感情後世的“禮品書”在這個時代賣得這麼火啊!他對劉賬房說道:“你告訴曾掌櫃那邊:加印也可以,不過要先接收書商們的訂單再決定第二版印刷的數量,現在估計第二版書籍的印刷數量不會有太多了。另外在把這兩套剛印完的書籍給我送一套過來,讓曾掌櫃像上次一樣用黃綾包裹好放在楠木書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