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2/4 頁)
以避其災禍,此術巧奪造化十分靈驗,不過極為折壽,就是我也不可輕用。” 王靜輝現在已經開始為了調動國家力量進行防災,不得已來哄騙皇帝了。他也曾經考慮了由於他來到這個時空會引發蝴蝶效應而使歷史改變,王靜輝也認同這點,認為自己的介入會改變一些人的命運,但還不至於到連天氣情況都會跟著改變的境地,所以對於即將到來的雨澇災害,他在回答英宗趙曙質疑的時候語氣非常肯定。更重要的是,這一歷史時期中國正處於自然災害頻頻爆發的高峰期,這次如果使用“觀星術”來作為解釋的話,以後他還可以正大光明的拿出很多次災害預警訊息,就不用像這次這樣這麼費力了。 王靜輝看到英宗趙曙在御案後正在凝神聽他說話,然後繼續說道:“下官雖然是朝廷官員,但大多數時候更是個為人治病的郎中,至於朝廷怎麼防災,下官對這些事情是不怎麼在行的,也不敢妄言來擾亂聖上和各位大臣心中的防災計劃。不過身為一名醫者,下官對如何防疫倒是十分在行,我認為現在距離大雨到來的時間不多了,朝廷應該緊急疏通城內的各條水道、溝渠以利於排水;將糧食、藥材等物資除了要儲備充足外,還要特別注意防水,防止發生水侵黴變。” 英宗趙曙聽後點點頭說道:“疏通河道、溝渠確實當務之急,這點兒沒有錯;囤積糧食藥材防水也是要加緊辦的,你還有什麼建議嗎?”聽到英宗趙曙這麼說話,殿中潁王趙頊等其他四人都不禁有些驚訝:難道皇上居然相信王靜輝的話,也認為一個月後必有大雨降臨汴都?! 不過此時的英宗趙曙倒不是全因為王靜輝“觀星象”得知的預言,他和韓琦考慮的差不多,都是出於政治上的考量才不得不早作預防。自然災害和瘟疫都是被認為上天對皇帝不施行仁政或者辦錯事而降下的懲罰。濮議爭論雖然以英宗趙曙勝出而平息了,但他也敏銳的認識到,如果王靜輝口中的雨澇災害如期發生,而自己有沒有做有效的預防的時候,那在政治上會讓他和韓琦陷入極大的被動。御史臺和知諫院會以這次雨澇災害為由來攻擊自己對濮王追封的正確性,甚至會讓已經煮熟的鴨子也飛了,這是英宗趙曙所不能忍受的,所以他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王靜輝這個時候懸著的心才放下來:“只要你英宗趙曙相信就好!”他也不多想繼續說道:“從醫者的角度來說光是做到上面這兩條還是不夠的,畢竟如果真的發生雨澇災害,災害過後,那些淹死的牲畜和人的屍體都必須及時處理,否則必然會引起大範圍的瘟疫!所以下官建議朝廷能否利用城中的軍隊在災害過後立刻在全城將這些屍體收攏起來,並且建成焚屍爐進行火化,這樣才能最低限度的減少瘟疫爆發的可能性!” 潁王趙頊在旁邊疑惑的問道:“為什麼要建焚屍爐火化?難道土埋不可以嗎?” 王靜輝說道:“潁王殿下有所不知,正是這些動物和人的屍體如果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才會釀成瘟疫的流行!如果雨澇災害來的急來的猛的話,所淹死的動物和人必不在少數,在處理這些屍體的時候,下面的人員會為了圖輕省便捷不會進行深埋,那些屍體照樣會孳生病菌流行成疫!最為保險的辦法便是火化,只有火化才可以以最快最安全的方式來處理屍體,並且還能防止這些屍體傳出病菌!收集屍體不能只是收集家畜和人的屍體,就是連老鼠、貓、狗之類的屍體也必須收集上來。並且將這個汴都城劃分成小的區域,分別派出專人來負責呈報所轄區域住戶的人員死亡情況和死亡原因,這樣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發現患上瘟疫的人。一旦發現有人患上瘟疫,必須進行隔離治療,以防止瘟疫傳染給他人造成瘟疫流行釀成大禍!” 英宗趙曙說道:“你提的這幾條建議都不錯,朝廷會讓人處理的。不過瘟疫真的能夠控制並且治療好嗎?” 王靜輝說道:“依照現在的醫學水平來治療瘟疫確實很有困難,但在水災後發生的瘟疫不過兩三種而已,而最為常見的一種疫症便是‘霍亂’,此疫症靠患病者嘔吐和排洩等汙穢之物汙染水源以大規模快速傳播,一旦染上此病的患者便上吐下瀉不止,直至使人脫水而死。不過此疫症也不是不能救治,除了給病人正常服用藥物外,還需要讓病人喝摻雜了鹽或者糖的開水,其患者的衣物要用加了鹽或者鹼的開水沸煮後才可以再次穿著,依照這樣的方法,只要病人在得病前身體不是很瘦弱而且患病後能夠及時發現,基本上都能夠救治過來。所以在預防水災過後的瘟疫時,也要儲備大量的鹽、糖和鹼面,這些東西都是在治療和防止傳染瘟疫的時候非常有用物資,還有就是針對瘟疫而進行對郎中的專門培訓也是很有必要的。聖上,瘟疫有很多中,雖然難以治療但也不是說沒有辦法防止和控制,在下著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