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2/4 頁)
王靜輝向趙頊又詳加解釋了一下引發這次瘟疫的病症霍亂,是怎麼進行傳染的,如何防治等方面的知識,雖然這個時代對付霍亂的特效藥十分缺乏,但一些在二十一世紀仍然在沿用的土方法一樣被證明非常有效,他希望潁王趙頊能夠將這些簡單的知識傳播給朝堂上的百官,能夠起到穩定局面的作用。趙頊也認為這些東西非常有用,讓王靜輝寫在紙上由他帶回去呈送給英宗趙曙。
第一第六十七章 扭轉
英宗趙曙手中拿著潁王趙頊從王靜輝那裡帶回來的寫有關於防治瘟疫常識的紙張,這幾張紙上的內容他早就看過了,他不是醫生但身邊有的是太醫,傳詔找來一個太醫,仔細問明白這幾張紙的內容。
這個太醫不是別人,正是王靜輝在校正醫書局認識並且合作修訂《素問》的孫氏兄弟的老爹尚藥奉御丞孫用和。孫用和此時已經五十多歲了,但看起來精神非常不錯,作為一個名醫,孫用和對於英宗趙曙所提出的疑問都做了詳細的回答。
孫用和在心中還是非常欣賞王靜輝的才華的,他從兩個兒子哪裡得知王靜輝不少事情,不過最讓他感激王靜輝的便是與自己兩個兒子合作修訂《素問》,自己兒子是塊什麼料,他心中是非常清楚的,孫氏兄弟雖然繼承家學經過行醫後也可以稱得上是名醫,但距離修訂《素問》這樣的醫學典籍,那可是遠遠不夠的。自從聽了兩個兒子對王靜輝推崇備至,他把王靜輝所寫的醫書全部都拿來一一翻看,在王靜輝所寫的醫書中,最吸引他的便是《外科正宗》和《瘟疫》兩本醫書,從這兩本書上,他彷彿看到一個神奇的醫學領域,所以研讀也非常下功夫。
可想而知,在英宗趙曙問對的時候,孫用和對王靜輝也是儘量說好話,不過作為一個站在這個時代醫學巔峰的名醫,他還是並不能完全理解王靜輝在醫書上的一些觀點,尤其是《瘟疫》中,王靜輝立足的觀點便是:肉眼不可見地小蟲子大量繁殖傳染使人患上了瘟疫。這種觀點是與時下風行地“戾氣說”是完全不同的。這也是其他郎中對這本《瘟疫》詬病最多地地方。王靜輝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但苦於受限這個時代的科技水平。沒有辦法迅速的製造出顯微鏡以給自己的觀點提供有力地佐證。
面對趙曙的問對,孫用和儘管對王靜輝很欣賞,但對起不明白的地方也是直言不諱的對英宗趙曙說明。對於王靜輝寫的這些東西在加上英宗趙曙的傳詔,孫用和是非常清楚的。英宗趙曙肯定在確定這幾張紙上的內容是正確的後,便會在全城推廣使用,對此孫用和是非常慎重的,他明確地告訴英宗趙曙,雖然他並不能完全理解和贊同這幾張紙上的內容,但他也聽說這些對他來說還是有些莫名其妙的治療方法是非常有用的。
“面對瘟疫,只要是被證明有效果的措施,都應該儘快的推廣下去,以便遏制瘟疫的蔓延和解除老百姓所受的痛苦!”這便是尚藥奉御丞孫用和最後給英宗趙曙地建議,對於王靜輝。孫用和是出於一個醫者的良知,並沒有因為欣賞王靜輝的才華而一味的贊同王靜輝的辦法,而是出於自己本身的醫道水平給英宗趙曙提供了一個非常穩妥地建議。如果王靜輝知道了這件事,恐怕也會對這名聞名已久的醫道大家所具備的品質而感慨不已。
問對後,孫用和在英宗趙曙的示意下退了下去,英宗趙曙轉頭看看站在旁邊的宰輔韓琦和樞密使富弼說道:“怎麼樣?兩位愛卿,你們認為如何?”
樞密使富弼說道:“臣以為孫先生所說的都是務實之言,雖然有些方法孫先生也不明白其中緣由。但他說的好:‘既然在平民醫館使用後,對瘟疫的症狀確實有用,那就應該推廣使用!’,臣以為應該讓所有汴都開封的官員都應該清楚知道這些防治瘟疫的方法!現在剛傳上來的訊息說,禁軍昨天在東城區巡邏的時候,發現顯謨閣一個侍制的家中有人患上瘟疫隱瞞不報。結果家中有十三人包括那名侍制都患上了瘟疫,在把這些人送往監控點接受醫治的路上,有一人死亡!幸好這名侍制只是個掛名的閒官不用上朝,要不然這麻煩可就大了!”
宰輔韓琦也躬身說道:“臣同意富公所言!正如王靜輝所言:西城區原本是居住條件最差、最容易爆發瘟疫的地方,但現在嚴格按照王靜輝所提出的辦法來防治瘟疫,那裡的狀況已經開始好轉,甚至都有瘟疫患者康復,反觀其他城區,瘟疫是愈演愈烈。前幾天只是一個富商家中家人患病,現在都變成館閣侍制了,若再不採取措施,後果難以預料,還請聖上慎之!”
英宗趙曙也略微沉思了一會兒:既然這些方法都是平民醫館所使用過的,並且那裡都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