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頁)
是很高,沒有達到我想象中的那樣,但我發現有幾個讀者從他們的留言上可以看到他們給出了很多好的建議,作為我第一本書,能這樣我已經很滿足了。那首打油詩寫的很有意思,我很喜歡,但我會去盡力寫,儘量不會讓大家失望,至少不會太監。至於有些讀者說道文中財富貫和銀兩之間的關係,我想解釋一下:一貫=一兩銀子=1000文錢,這樣的計算方法我查了很多資料是比較合理的,在宋朝銀兩的使用和流通已經非常普遍了,大家如果讀過《水滸》就知道銀兩的使用很普遍。另外就是有一點我想要說明的是:本書中貫和銀兩的使用確實有些比較亂,但在後文中我儘量把它們統一到貫上去。 第十四章 策論 自從趙頊兄妹拜訪王靜輝後,他的生活又忙碌起來了,除了要給趙葉寫點應付差事的書籍外,還要建立一個真正的手術室,畢竟上次給病人做手術的房間只是他一個臨時的解剖實驗室,還遠遠不能滿足他的需要。 他在門診樓的二樓又專門選出一間比較寬敞的屋子,仔細打掃過後當作手術室。手術工具仍然是自己帶來的那一套,用餾器又不斷反覆蒸餾提純了大量的高度白酒,散發出去的酒香讓兩個賬房先生眉開眼笑,一方面還以為這個年輕的東家又要開闢財源釀酒;另一方面他們兩個人自己就是酒鬼。 但他們聽了王靜輝的解釋後差點兒想拿刀砍死他,這些酒居然不是喝的,而是專門拿來洗手、洗刀的!結果王靜輝給他們一壺二次蒸餾的白酒,這兩個老傢伙當即就睡到了第二天的上午還沒有起床,現在的白酒最多有二十度,經過二次蒸餾後的白酒怎麼也有四五十度,他們雖然是酒鬼,但第一次喝這種蒸餾酒醉成這個樣子也就不稀奇了。 這件事後來讓李管事知道了,他立刻就意識到這裡面所蘊藏的商機:宋朝人雖然不喜歡這種高度白酒,但契丹人和党項人可是最愛烈酒的,但他們的酒和王靜輝蒸餾後的酒相比簡直就是白開水!所以他就磨著王靜輝把蒸餾提純高度白酒的方法教給他,最後定了個五五分成,徐氏又開了家專門釀造高度酒的酒坊,所產的白酒在宋朝當然不好賣,但契丹商人卻手持大把的銀子在酒坊外面排隊等著購買。 手術室的光線是個大問題,但王靜輝可沒有把發電廠和燈泡一起帶到這個時空裡,沒有辦法,只能採取天然採光和蠟燭採光。本來王靜輝還想學習愛迪生用鏡子反射來增強手術室內的光線,玻璃作坊現在已經可以生產出平板玻璃了,手術室的窗戶就是用玻璃來做的,不過為了避免驚世駭俗,他放棄了將所有的窗戶都換上玻璃的想法。王靜輝想用平板玻璃來製作玻璃,但他雖然知道鏡子是靠銀鏡反應來製作的,但在這個時代你讓他上哪去找硝酸銀溶液、氨水、葡萄糖溶液啊,所以製作現代鏡子的想法就此打住。 但王靜輝並沒有就此放棄製作鏡子的想法,他知道最初的鏡子是威尼斯商人用水銀來溶解錫做到的,雖然費時、費力還有毒,但巨大的使用價值和商業價值讓他更為動心,所以他就讓李管事設法去尋找道士,道士的手中應該有水銀或者紅丹,可李管事到現在也沒有把水銀或紅丹給他找來,所以這件事還是先暫時擱置下來了。 光有王靜輝一個人來做手術是他絕對不會滿足的,當他問那六個坐堂郎中誰想學做手術的時候,只有兩個郎中願意,這讓他感到很受挫折,但令他奇怪的是那個暈倒的胡郎中到是堅定的要跟他學習。 在這個時代,人們對於做手術是感到非常稀奇的,但不到萬不得已是沒有人送上門來讓王靜輝再過把癮的,所以一個月過去了,王靜輝也沒有碰到一個手術病人。那兩個郎中每天都拿小動物來練手,王靜輝也手把手的教他們如何下刀、切除、縫合等技術動作,而且他還把人體的血管、骨骼、內臟給繪製到紙上讓他們學習。 這些圖例讓這兩個郎中感到十分驚奇,畢竟這是他們從來都沒有接觸過的,所以在爭得了王靜輝的同意後便拿著這幾張圖去找汴都衙門裡的老杵作看看是否人體內部是真的如圖畫的一樣。結果那個老杵作當即表示圖上所畫與自己多年驗屍的結果一模一樣,而且還要求讓他把這些圖都重畫一遍以後留著自己用,這才讓兩個郎中心頭的疑雲盡散對王靜輝的崇拜之情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雖然比王靜輝大了十多歲,但依然見面稱師傅,這讓王靜輝雞皮疙瘩掉得滿地都是。 王靜輝的濟民製藥作坊現在已經搬到新建成的水泥樓房裡面去了,它的規模再次擴大,已經有一百二十多人的規模了,如果要碰上夏天仁丹那樣的火爆銷售場面,還要臨時再僱傭二三十人來製藥。仁丹的配方的秘密連一個月的時間都沒有保住,其他藥房賣到仁丹後很快就破解了其中的秘密都開始仿製起來了,況且夏天仁丹的消費高峰即將過去,只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