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第1/4 頁)
什麼叫做宇內形勝?那就是天下第一繁華之地的意思!
雖然不是朝廷以官樣文書的形式承認了揚州的繁華程度,可皇帝本人都親筆留書了,就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奠定了揚州繁華的宣告。
自大明開國以來,從來就沒有皇帝本人對任何一個州府留書褒獎的記錄,這也是算開了大明朝的先河。
一邊招待劉成等天使,一邊趕緊把這個訊息放出去,不僅僅是放出去,還要大張旗鼓的宣揚。皇帝親自褒獎和留書,足以讓揚州名動天下。
林三洪已經在第一時間下了命令,以政令的形式讓人把皇帝手書臨摹下來,製成無數的碑刻產布四方。只要是在揚州地界之內,必須能看到皇帝的手書,揚州各個城門及顯眼之處,也一定要掛上。在這個時代,鋪天蓋地的惡俗宣傳是很有效果的。
雖然劉成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侍衛,領著千戶的銜,掄起品級和林三洪差老大一段距離剛……口陽…8。0…漁書凹不樣的體驗!個劉成的背景極深,絕對不僅僅是天午近臣那麼簡卻
就連漢王朱高煦都要和他以子侄論禮。可見其影響之大。
林三洪自然不敢怠慢了,特意安排了隆重的場面和酒宴款待。
劉成表現的相當低調,於酒宴之間一口一個府臺大人的叫著。每每見到揚州地方官吏敬酒,總是習慣性的站起身子回敬。
林三洪太清楚這個劉成的潛在價值了,知道這不是拿大的時候:“劉老前輩乃是我大明開國的元勳,當今萬歲為藩之時即為千戶。統領北平護衛。若是論起來,如今天底下的統兵將帥有一半是您的晚輩。我等後進晚生能與劉老前輩同席面,已是莫大的榮光。強要論什麼品級,說什麼大人,我等還不羞的找個地漣鑽下去?”
當年朱高煦就已經說過了,這個劉成要是想做官的,執掌兵權那是肯定的,比他資歷還要淺一點的張玉都封侯了,他若是有身在仕途的想法,最低限度也是個侯爺的爵位。
能夠在皇帝身邊不解兵甲,可帶刀直入皇帝寢宮,這本身已經足以說明很多問題了。
還有一點不大弓人注意的事情,劉成統領內衛,看起來是直接負責朱橡及其後宮的安全保障工作,和地方官場無關。其實內裡的脈絡林三洪早就想的清清楚楚了:
所謂的內衛,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錦衣衛。現在的錦衣衛雖然還沒有做大到後世的那種程度,可早已經滲透的軍隊和地方官場,即便沒有象明朝後期那樣集司法權和執法權於一身,最起碼的監督權還是有的。而且是在暗處監督。直達天子耳目之中,已經具備了真正意義上的錦衣衛的基本職能。
對於這種人,一定要拉攏好了,最起碼是不能得罪的。
官場上最要不得的就是意氣用事,不能因為自己要做清官就可以無視形勢,吃這種虧的例子已經不少。
雖然在很多人眼中,劉成就是憨厚老實的侍衛頭目,可林三洪知道他的厲害!
劉成連連吃了幾盞子,臉色也變的紅潤起來,好似有了幾分酒意:“諸位大人在揚州勤勉政務,打造出一個繁華興盛的揚州府。皇上高興的很,要不然也不會委派我來給諸位大人送這個親筆手書”。
“這是下官等的分內之事,當不起皇上的褒獎!”揚州官吏雖然做出很謙虛的樣子,可內心也是頗為驕傲的。
這麼短的時間之內,就把揚州的繁華提升到了一個震動天下的程度,而且不加百姓的賦稅,吏治前所未有的清明,這種成績就是資本。
劉成不住口的誇讚揚州富庶,林三洪心中早就活動開了。
皇帝親賜手書,看起來是揚州上下的集體榮耀,可林三洪不敢想的太樂觀了。畢竟現在的這個時間點有點特殊,揚州又擔著富庶的名頭,朱橡在這個時候賞賜了偌大的名聲,不會是沒有所圖吧?
朱橡圖的是什麼,用膝蓋想想也能知道:錢!
超大規模的戰爭已經不可避免,連皇帝都要上戰場了,全天下都是報效。在這個節骨眼兒上朱林來了這麼一手,肯定是衝著揚州的錢來的。
雖然劉成還沒有提起,可林三洪知道他遲早要提,與其等著劉成把話題挑開,還不如自己主動一點。主動提起報效的話,迴旋的餘地無疑會大很多。
林三洪拱手向天:“陛下親征在即,以我大明天威小小蒙古如何當此雷霆一擊?想來我大明王師聞得陛下親征的訊息,必然士氣大振,摧城拔寨等閒事爾。所向披靡凱旋而歸也是指日可待”
劉成的何等精明的人物,聽著林三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