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第1/4 頁)
被窩
這些都是看得見的好處,真正賺了大錢則是那些書寓、繡坊、歌樓等見不得光的地方。這些行業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青樓,其實已經差不了多少了,只不過是檔次高一點不直接賣肉罷了。這些東西流進去了多少金銀,外界都在猜測,可誰也說不出一個準確是數字。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女人賺大了。
一杯茶水都敢按銀子來計算,偏偏還有那些有錢人樂此不疲,這一個月下來,銀子還不得象是運河水一
這個煙花行業賺了多少,林三洪不是很清楚,但是翰香書寓賺了多少。揚州府臺衙門裡很多人都知道的清清楚楚,畢竟書寓算是府臺衙門的“公產”有一半的收入屬於府臺衙門。每當說去翰香書寓的收入。上至府臺大人,下至小小書辦,都顯得很神秘,含含糊糊似乎是一筆糊塗賬。
其實整個府臺衙門心裡都在打鼓,甚至有點戰戰兢兢的意思,因為賺的太多了,那個,數字已經大到了讓人不敢出口的地步。
一個小小翰香書需,在五月初一就上繳了十六萬兩銀子,平均一下。每天都有好幾千的收入。而這些銀子也僅僅是翰香書寓總利潤的一半!
自從打掉了劉黑三之後,揚州府臺衙門已經事實上控制了六家這樣的場所,雖然說翰香書常是其中最大的,收入也最多,可其他幾家也表現的相當搶眼。六家加起來,光是上繳到衙門的銀子就有四十萬兩。
因為這不是稅收,而是一般的收入,所以遠遠超過整個揚州府的商稅收入。幾家青樓就數倍於整個揚州府的商稅收入,這樣的事情誰敢往外說?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因為銀子太多了,說出去怕有麻煩,怕朝廷惦記著。
當年太祖皇帝北伐蒙古的時候,軍費和一應的戰爭開支,甚至包括戰後的封賞,一次北伐的總成本也到不了兩百萬兩。這還需要朱元障一而再再而三的東挪西湊,甚至是削減內庫和後宮的開支才能夠積攢下來。一個小小的揚州府,靠著幾個粉頭就弄了幾十萬兩之多,明年再來這麼一次的話,足夠支撐一次不大不小的戰爭了。
誰還敢把這麼大的數字捅出去?要是捅出去了讓朝廷惦記上了,那個人就是整個揚州官場的公敵和罪人!
揚州府上上下下對府臺大人的手段佩服的無以復加!
當林三洪表示要早做準備,爭取明年把這個四月佛節弄的更大的時候,很多人都怕了!
用政令和經濟雙重手段規範煙花行業,其實就是胡蘿蔔加大棒的整頓青樓,很多都看明白了林三洪背後的意思,這是要把整個揚州的煙花青樓收編呀!這個動作太大了吧?
六家青樓就貢獻了四十萬兩之巨,要是全部收編的話”
到了這個時候,為了“團結”內部,其實就是為了讓林三洪本人的許可權暢通無阻,林三洪不得不拿出一部分銀子私分了!
經過上一次的劉黑三事件之後。很多官員被朝廷“帶走”揚州官場的置制本來就不齊全,官員少了很多。上上下下大大小的官吏都有兼職。人少而銀子多,一分下來每個人手中都有一筆大的讓自己睡不著覺的銀子。
這可比貪墨來錢要快的多,而且還安全無風險。因為該交給朝廷的那部分稅收只是一小部分,早就預留了出來,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屬於揚州府的“集體所有”而不是屬於整個大明朝,輪不到朝廷來管……
從來就沒有什麼東西比錢更能堵住人們的嘴巴,既然做清官都能比做貪官來錢更快,沒有道理不繼續做下去。
整個五月,揚州府衙都在以超高的效率執行,一份份宣傳揚州的計共制定出來,為明年更大規模的佛節做著鋪墊和準備。甚至有個書辦異想天開的希望林三洪能奏請朝廷,以朝廷的名義推廣佛節,擴大揚州的影響,這個沒有腦子的傢伙立刻就被林三洪給罵的狗血淋頭!這種機會只屬於揚州,而不能公佈天下!距離更大規模的佛節還有幾乎一年的時間,揚州府上下就已經開始做準備了,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隱瞞”揚州府衙這麼大的金庫。 那麼多錢,不可能就想廢鐵一樣擺著,全天下都制定揚州府臺衙門賺的山滿海滿,就算是這些錢是屬於揚州的“集體財產”不必上繳朝廷,也的想個法子花一部分出去。到時候朝廷要是衝著揚州伸手的話。就可以理直氣壯的告訴朝廷:我們把錢給花掉了,沒有剩下幾個
!
怎麼樣才能把錢花出去呢?既不能鬧的動靜太大,也不能太太小的話明顯就花不了幾個,擺明了就是糊弄朝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