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部分(第3/4 頁)
墓,至於什麼時候才住進去不做考慮),而朱林又在北平給徐皇后修建了極為奢華的陵墓。
雖然說徐皇后生前更喜愛在北方生活。可是按照祖制絕對是應該葬在南京。可朱林根本就沒有考慮這些,做出了將妻子葬在北平的架勢,到了這個時候,遷都之事已經算是水落石出了。
徐皇后若是葬在北平的話。永樂皇帝朱林大行之後必然是要合葬,僅僅是憑藉這一點,已經可以說明很多問題了。
反對遷都的一派雖然很不情願,甚至準備再一次搬出祖制來制止一意孤行的朱林,可絕對不是現在。即便是在南京,大家也聽說了:自徐皇后病重之後。永樂皇帝的脾氣刻,變得極是暴躁。稍有不如意就動輒打殺宮人,有時候甚至根本就沒有理由就耍殺人。
這個時候絕對不是觸怒朱林的最好時機。皇后屍骨未寒就又拿遷都的事情扯皮,肯定沒有好果子吃。
距離真正的入葬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而國喪已經開始了。
宗室子弟紛紛接到旨意,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規章制度前去祭拜,然後就是各地藩王和各國使節。再次就是有爵位的功臣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有爵個的人員都可以到皇后陵前是表達哀思。除非是特旨恩准的。否則都得乖乖的呆在原地不能動。尤其是宗室子弟和各個藩王,這咋。時候沒有接到特旨,是絕對不能亂動的,否則就可以視為謀逆,可以直接調兵剿滅乙
如林三洪這種無知無權的侯爵,雖然沒有機會去北平,可摺子總是要上一上。哪怕是根本就沒有人注意,這樣的程式也得走。
等輪到林三洪給朝廷上摺子表達哀悼的時候,已經是兩個多月以後了。
自從徐皇后過世之後,不知道是不是這個母儀天下的皇后臨終有什麼遺言影響到了朱林,永樂皇帝再沒有猶豫,立剪就冊封朱高煦為太子,只不過是賞下了太子的官服和儀仗,只要正視的冊封儀式恐怕要等到徐皇后的喪事以後了。
這個摺子要遞到禮部,然後透過禮部中轉一下才會繼續往上送。
按照以前的舊制,林三洪讓秘書宛若書寫了一份中規中矩的摺子,準備親自送到禮部衙門,卻沒有立刻成行,而是選擇先祭奠一下曾經的戰友郭沸烈。
老郭身死異鄉,連一把骨頭都沒有帶回來,永遠的留在了草原上。今日正是老郭的祭日。大清早林三洪就在院子裡擺開一張小小的桌子。桌子上一小壺上好的佳釀。
擺上了老郭留下來的唯一遺物郭四妹最後送給林三洪的那條腰帶。
林三洪盤腿坐在桌旁,滿滿的斟上一盞子好酒,遙對西北方向:“老郭呀,我在老家裡給你敬酒了,你要是有心思就回來嚐嚐,聚香坊的十六年佳釀,輕易吃不到。”
“我知道你不喜哭哭啼啼的樣子,我也不哭,老郭呀,其實你這的是一條漢子。只不過現在的四妹”算了。我也不說了,你自己就留在草原上照看著你的兒子呢,也不必我廢話了。”
“老郭呀。你這個人不虧是精銳的鷂子出身。你這一輩子就好像斥候一樣,來時快如閃電,去時無影無蹤。除了我們這些人,恐怕也沒有幾個會記得你了
“還不錯,”林三洪把美酒淅瀝瀝的潑灑在地上:“老郭你還給我留下了這條破腰帶,好歹也算是留下了個念想。什麼時候我想起你的時候。就可以看看這腰帶。”
“這東西是你隨身之物吧?看起來有些個年頭了。”
雙層硬牛皮的腰帶有四指闊,中間襯了一層軟皮子,一看就曉得是軍中之物。邊邊角角的地方早磨的泛起了毛邊兒,想來這就是老郭馳騁縱橫之時所用的。因為腰帶經歷的年月太過久遠,顏色已經成為深褐。縫住中間那層軟皮子的絲線已經裂開,,祭奠完了老郭,林三洪收起這條極具紀念意頭的軍用皮腰帶。右手接觸腰帶正中部位之時,忽然發覺內襯的那層軟皮子似乎有點異樣。
裡頭明顯是掖著什麼東西!
以為是老郭留下的唯
心品,林蘭洪最是上心不過,若裡頭真的有什麼東西。也洩四嘰留給郭四妹的,取出來看看要是有用就想辦法送到瓦圖部落去。
小心的摳開縫仞的密密實實的絲線小心翼翼的從裡頭拽出一條黃色絲絹。
看到這嚇,東西,林三洪啞然失笑:“老郭呀老郭,想不到你的腰帶裡還藏著掖著這麼個玩意兒。想來是你的哪個紅顏知己送的定情信物吧?虧你能如此貼身儲存這麼久。咦,不對,,
林三洪很快就發現這塊絲絹根本就不是想象中那個痴情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