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第2/4 頁)
,臣也是有所預料的,俄人此番調來遠東的,都是歐洲本土精銳,這些人要是被咱們一擊則潰,那俄人也不會能欺負滿奴那麼多年了。”
杜聿光也道:“總長所言不錯,皇上,既然北線推進受阻,那咱們是否該考慮讓集結已畢的南線外蒙兵團出擊了。”
根據統帥部事先的戰略部署,北京軍區是傾巢而出,第3集團軍主力組成的北線軍團集結於東北邊境。
而以李潛龍為總司令的第2集團軍則駐紮在外蒙烏蘭巴托一線,作為南線牽制軍團。
該軍團下設一個槍騎兵軍約2萬人,一個步兵軍,外加一個機槍營、一個炮兵團,總兵力約在六萬人左右。
杜聿光指著地圖道:“如果我第2集團軍能利用騎兵機動性,迅速拿下烏的伯興,便可截斷俄軍補給增援的路線,將十幾萬俄軍包圍在雅布洛諾夫山脈以南這一片狹長的口袋中。不消月餘,俄人必是彈盡糧絕,我軍便可不費吹灰之力,全殲這支俄精銳之師,介時,遠東地區,俄人將再無力與我抗衡也。”
中國與俄國在外蒙的原始邊界,本來是以西東薩彥嶺、雅布洛諾夫山脈這三條山脈自然相隔的。滿清無能,將山脈以南大片土地割讓給了俄國,從而喪失了自然天險,使俄國勢力滲透到蒙古高原。
這樣的邊界劃分,對於坐而捱打的滿清來說,當然是極為不利的。但是現在攻守之勢相易,那幾條山脈卻給俄人補給運輸造成了不小的困難。
杜聿光所提到的烏的伯興,正位於東薩彥嶺與雅布洛諾夫山脈山口之間,一但此重鎮被明軍佔領,那就等於對俄軍形成了關門打狗之勢。
此時,一直沉默不語的李鴻章發話了,他道:“烏的伯興極其重要,俄軍不會不防,據情報所知,俄軍在烏的伯興、恰克圖一線布有至少五萬大軍,且在邊境幾條河流北岸都駐有要塞。顯然他們對我們是早有防備。在這種情況下,單純依靠第2集團軍六萬之眾,想要在短時間拿下烏的伯興,只怕不是件容易事吧。”
李鴻章顯然對敵我雙方的形勢經過深思熟慮的,這一番分析卻是駁回了杜聿光的計劃。
李鴻章接著道:“依我之見,既然這場仗陷入了僵持,那我軍事先定好的戰略計劃,便需要做相應的修改。”
曾紀澤眉頭微皺,道:“李總理的意思是什麼?”
李鴻章道:“臣的意思是,透過戰爭殲滅俄有生力量,迫使其屈服恐怕已經行不太通。那不妨轉換一下方針,逼迫俄人走到談判桌上來,承認先前簽訂的尼布楚條約有效,那也不失為這場戰爭的收穫。”
原來李鴻章嘴上主張開戰,其實心裡面還是希望兩國和談的,開戰還沒多久就說出這樣動搖軍心的話,實在是令曾紀澤感到不爽。
李鴻章見曾紀澤不語,便繼續道:“當然,逼使俄人走回談判桌也是需要籌碼的,臣以為,咱們不妨利用海軍的優勢,令北太平洋艦隊護送海軍陸戰師北上,隨便在俄東部的哪一海港口登陸都可,奪其土地,俘其子女。俄人主力已為我大軍所纏,自然是無暇顧及,介時,咱們便可以此來要脅,俄人別無選擇,必會讓步。”
李鴻章的談判之調,立即遭到了在場的軍人們的反對,劉銘傳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他道:“李總理,你可是說笑了。俄人北面那些土地,都是些貧瘠苦寒之地,就算咱千里迢迢的登陸給佔了,又怎麼守得長久,俄人精明的很,怎會因此就妥協。”
李鴻章哼了一聲,道:“那劉總長有什麼理好的建議,解決當前的僵局嗎?”
劉銘傳捶案道:“增兵,咱們只有再從後方增兵,不把俄人打趴下絕不罷休。”
李鴻章道:“咱們增兵,俄人就不會增兵麼,這次與上一次的戰爭不同,俄人明顯是有打一場大規模持久戰的決心的,劉總長以為,咱們大明現有的國力,經得起與俄國這頭龐然大物耗下去嗎。”
劉銘傳一時無語,這時,陸軍部下屬空軍司司長白永年站出來道:“臣倒有一個計劃,雖然有點冒險,不過如果成功了,必可一舉扭轉現在的形勢。”
曾紀澤眼前一亮,忙道:“說來聽聽。”
從烏的伯興到尼布楚之間的補給線,中間會經過希洛克、赤塔兩座城鎮。希洛克有俄軍重兵駐守,而赤塔城,因為北面即是不可愈越的大山,南面是一片沙漠,雖處要隘,但卻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俄軍在此地反而沒有駐守多少軍隊。
白永年的計劃是派一支五百餘人的精銳特種連隊,由飛艇運輸從滿洲里出發,穿越沙漠,避開俄人的眼目,空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