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3/4 頁)
下沉。
“捉到大魚啦,起網哦。”隨著一聲興高采烈聲音,河中冒出一個大大腦袋,滿臉開心笑空,不是甘寧又是誰?
……
官渡一戰,影響整個中原走勢。
河北方面連番設計,步步陷阱,最終誘得曹操精銳齊出,偷襲烏巢。結果可想而知,曹操遭遇到起兵以來的最大潰敗,苦心經營半載的官渡大營被破,曹操弟弟曹德,長子曹昂、五子曹熊相繼戰死,族將夏侯尚、夏侯傑,曹令,曹猛陣亡,旗下健將李通、史渙、毛玠、秦朗、劉靖等十餘員先後折戟沉沙。官渡近十萬守軍,在河北軍徹夜猛攻中,堅守不到四更天,便全線潰敗,除了曹洪、程昱領著數千親衛撤離外,陣亡士卒超過上萬員,丟械投降無數。劉曄、王朗、王肅、蔣濟等人在後撤時,被叛變投降士兵俘虜個正著。
假如單單是這樣,也許曹氏集團還有東山再起的希望。但雪山加霜的是,領軍旗幟人物曹操,在黃河渡口被假扮漁民的甘寧當場活捉,包括猛將夏侯淵、夏侯敦也難逃噩運,徹底成了階下囚,被何晨秘密關押在某個地方。
曹操被捉的訊息一經傳出,引起整個曹軍震動,士氣萎靡到冰點,加上長子陣亡,關於誰代替曹操位置,又成了一個大問題。有擁立二子曹丕,三子曹植等等,各據一詞,勢力集團不可逼免走向分崩離裂。
曹軍官渡大敗,北軍更是勢不可擋,以秋風掃落葉之餘,長驅而下黃河。整個中原震動,四海皆驚,經過長達十餘年的混亂中原,終於看到一統的曙光。而曹軍殘部中,于禁請降,曹仁退走,河內、東阿、許地、陳留諸郡更是望風而降,一夜之間,何晨闊地近千里,勢力延伸進入兗州、司州,包括洛陽、乃至青州全境。
曹軍一干核心人物,為了避開何晨鋒芒,不得的不全線退回豫州汝南,準備重振旗鼓。
到了如今,天下大勢開始徹底明朗,何晨挾破官渡大勝之威,坐擁河北四州,掃蕩兗、豫、拿下青州全境,幾乎把整個華夏三分之二版圖納入懷中,風頭之盛,一時無量。各地小諸侯歸順投靠信箋有如雨後春筍,洛洛不絕。而來太原朝拜官員,更是如過江之卿,數不勝數。他們折服於何晨強大武力,不得不考慮一下自己的未來。
而如今剩下的,只有曹氏集團困守汝南、壽春。劉表雖坐擁七郡,實際上已隱隱感受到來自北方強大的威脅;而孫堅,雖然有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加上揚州部份地區,但和整個河北、中原相比,卻只能偏安一隅,差距不少。至於劉璋,他還沒有感受到何晨所帶著的震撼,便已感受到來自關中的陣陣殺氣。馬騰平定長安沒多久,便在何晨示意之下,開始從秦川之地,對蜀中用兵。
就在整中原都翹望猜測北軍是不是會一鼓作氣,南下豫州徹底消滅曹氏勢力時,何晨忽然罷兵回朝了。倒不是他不想趁機而下,只是這場戰爭已經打了太久,雖然河北四州還支撐的起大戰所需物資軍糧,但窮兵黷武,士氣疲憊不堪,多有思家念頭,加上北軍遠道南下,皆不是何晨所期望的,起碼目前不是。
很快,何晨上表朝庭冊封愛將趙雲為鎮南將軍、拜真定侯,領兵五萬,駐守穎川,以鎮汝南前線,留下高覽,郝昭為左右副手,節制內外。同時起用鄧芝為兗州牧,讓他輔助趙雲,主管恢復生產,安置百姓諸多內政事宜。接著,何晨又拜魏延為鎮東將軍,同樣領兵五萬,馬岱、趙峻等人為輔。又調忠誠度越來越高的董昭為青州牧,處理內政。隨後又讓田豫、田疇遠赴幽州,暫為張遼部下,準備過上兩年,再調回張遼,提拔兩人上位,以防鮮卑、烏丸等異族。
何晨苦心經營豫、青兩州的目地,昭然若揭。他是想以這兩個地方為跳板,前出陣地堡壘,準備來年之初,待輪換士兵來到後,便讓兩位大將南下,徹底掃滅曹氏集團,不給他們休養生息的時機。
從攻破官渡的那一刻起,何晨便知道此戰目地已經達成,而且是超額完成。本來只想消滅曹操有生力量,把他精銳部隊打殘打散,為下一次南下鋪墊,卻沒有想到能一戰而擒曹操。那這個意義也太重大了,曹操被擒,旗下主力干將要不戰死,要不投降,剩下幾個頑固的都打進大牢。特別是許禇虎門衛、曹純“虎豹騎兵”更是被殺的全軍覆滅,一個渣也不剩,讓曹軍精銳力量為之一空。
如今還有誰能阻抗自己南下腳步呢?
……
第三卷 龍騰於海 九二 哪裡去了
第三卷龍騰於海九二哪裡去了——
九二哪裡去了
曹氏集團不甘心坐等潰敗,讓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