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頁)
文聘沉著一張臉,兩眼微微耷拉,雙手輕輕顫抖,彷彿感受道何晨的目光,抬起頭站了起來,語氣平靜道:“可否書信一觀?”
何晨點點頭,把信給了文聘。
文聘只是輕輕快速掃了一眼,眼神裡便露出淡淡迷惑之色。
何晨有些詫異:“仲業可有何想法?”
文聘深吸口氣,緩緩道:“城令心中不是已有決斷?又何來問屬下?”
何晨心裡暗暗點頭,在場人中,也就文聘把握住自己的心思想法。
何晨沉吟半刻,驀然提高分貝,喝聲道:“眾將聽令。”
“屬下在。”
堂中所有人幾乎同一時間站起,昂首大吼道。
第二卷 京都風雲 第二卷 管飽不?
“廖化。”
“屬下在。”
“令你馬上點起三千精兵,連夜發放武器鎧甲,明早丑時造飯,寅時出發,若誰耽誤了時間,軍法伺候。”何晨厲聲道。
“屬下得令。”廖化轟然領令,隨後轉身龍行虎步而去。
“呂常。”
“屬下在。”呂常肅容而立。
“令你起三百騎兵為先鋒,遇山開路,遇水搭橋。如有突發事情,你有權做任何決定。如何行事,本城令不管你,本城令只要保證道路通暢,如期到達京都。”何晨說到此時,已經落地鏗鏘,一臉殺氣。
“屬下明白。”呂常沉喝聲,一臉肅殺而去。
“劉望之。”
“屬下在。”劉望之是一個短小精悍的年青人,此人雖然武藝一般,但對數字卻天生帶有敏感,故為何晨所喜。
“本城令出征,未到京都前,一切物資糧草由你統籌,如若你讓郡兵有一個人餓著肚皮上戰場,事後唯你是問。”何晨平時雖然為人平和,但到了重大決定時,往往能殺伐果感,手腕鐵血。
“屬下明白。”劉望之為之一凜,深感責任重大,但他沒有一點推諉,果斷應了下來。
“文聘、李嚴。”
“在。”
“此去京都,前途未之卜,你們兩人跟隨中軍,隨時聽侯調令。”
“諾。”兩人齊應了一聲。
“婁圭、習授。”
“在。”
“本城令起兵入都,宛城便全權交你們兩人處理。若有重大事情不決,可快馬書信。但若宛城在你們手中有任何差池,事後你們也不用來見本城令。”
“明白。”婁圭應了聲,隨後有些猶豫道:“大人,若世家有異動,當如何處置?”
何晨冷笑一聲道:“子伯放心,我向來與世家交好,利益捆綁。他們不會在如此關鍵時刻拆臺。假如真有事情發生,能穩則穩,如若真是穩不住,你可事急從權,該捉的捉,該殺的殺,千萬不能有絲毫猶豫。此事我會吱唔何鹹一聲,你無需擔心。要知道,宛城是我們的根基所在,千萬千萬亂不得。”說到此時,何晨殺氣騰騰,一臉絕然。
婁圭低頭略一思量,沉聲道:“屬下明白。”
何晨分吩咐完畢,最後沉聲道:“諸位就此散去,告別家人,速速準備,明日一早便動身。”
“諾。”
第二日天還未亮,何晨便領兵從北城。一路旌旗密佈,塵煙滾滾。
此次何晨共起馬步兵三千五百人,皆為宛城精銳,身經百戰之士,也可以說是何晨近三分之二的家當。若成,功成名就;或不成,三年心血,一朝打為水漂。
宛城至洛陽,照正常行軍速度,不用半旬便可抵達。而出宛城,可走宜陽,過洛水,至洛陽。其中轘轅關為必經之路。此關為漢置八關之一,其勢陡峻,山道盤旋,將去復還,謂之“十八盤”,為京都洛陽通往東南的關隘要道。
但要命的是,此關現在為段珪心腹,其族弟段式所把守。
而其中,段式身負皇恩,卻與轘轅山四周盜匪結群,劫掠往來商人,又與山寨草莽稱兄道弟,把酒言歡,是為官匪。
路中,李嚴謂何晨道:“城令,此去京都危難重重,怎麼也讓夫人隨行?”
何晨有些無奈道:“本城令也不想,只是若要說服太后決心,非她不過。”
李嚴這才明悟道:“原來如此。”
李嚴頓了頓,有些遲疑道:“此番調兵入京,不知將軍有幾成把握?”
何晨哈哈一笑,決然道:“凡事誰敢說有十成把握?但若只有三成以上,本城令就敢放手一搏,所謂成功細中取,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