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2/4 頁)
第二日一早,何晨便派人書信一封袁紹,言剛收到轘轅關告急文書,有徐榮、張濟領大軍有南下跡象,為保後路不被斷,只能領大軍退回。
袁紹收到書信之後,急忙領眾諸侯過去,結果早已人去樓空,整個營寨空空蕩蕩的,連所謂的馬腿馬毛也沒留一點渣下來。可把袁紹氣的直哆嗦,只差一點又吐血三升,馬鞭都不知道給丟到什麼地方了。
眾位諸侯不由對這個一根筋的男子刮目相看,當真是言行一致說走就走,一點也不拖泥帶水,乾淨利落的很。
話說何晨三更造飯,四更出發,天色大亮的時候,已經在虎牢關數十里之外了。
何晨騎在一匹特意挑出雄俊大馬上,整人意氣紛發,精神抖擻,滿臉露壞笑,對邊上諸將說道:“估計袁紹這一回又被氣的不輕啊,不知道會不會又噴血而出?”
“哈哈哈”眾將鬨堂大笑。一陣輕鬆,滿臉愜意,歡快的氣氛圍繞眾人身上。
“將軍,你說此行洛陽,有幾成把握?”徐晃拎著大斧,在一邊粗聲道。這廝因為沒有和華雄酣戰一把,一直心表遺憾,對於此洛陽之行,更是充滿期待,只盼早一日揚名立萬。
“天下間事情,誰敢說有十成把握?但只要有五成以上的機會,本將軍就敢搏命一把。”何晨含笑,語氣裡卻極為自通道。
“呵呵,所有計劃,無不依託背後龐大資訊分析、篩選、確認等等,別看我們貌似蠻幹,其實是眾多將士群策群力的結果,一個巴掌拍不響,一群筷子折不斷,只要大家齊心,就沒有翻不過的大山,沒有趟不過的河,更沒有攻不下的城牆。”何晨揮斥方遒,激昂文字,指點江山道。
“哈哈,將軍認為可行,那此去洛陽必然功得圓滿。”徐晃也是豪氣沖天,把前方困難視為等閒道。
“公明,可惜你不好杯中之物,又不喜黃銅阿睹之財,要不這次洛陽得手後,讓太守賞你兩個美侍幫你暖暖被窩。”一邊的張遼平時都一臉正經,此時也難得出言調笑道。
“文遠,休要取笑吾。”徐晃也是哈哈大笑道。
五日後,何晨過陽翟,嵩山腳下,文聘早已領秘密轘轅關騎兵傾巢而出,在此等侯會合。
當天夜裡,兵分三路。
一路由荀攸、田豐領兵卒同一幹物資退回轘轅關,準備封閉關卡,嚴防死守。一路由何曼領黃巾舊部,分批小隊,不分晝夜不停騷擾徐榮大軍,讓其疲於防憊,重心偏移,無暇顧及。另一路由何晨親率健卒,領部將黃忠、張遼、徐晃等驍將領共計兩千輕騎,抄小路,直撲洛陽。
兩千騎兵,這是何晨目前所能安排出來的最多力量,此去洛陽,只有一個字:“快。”所有士兵都只准備數天干糧,沿途避開哨所關卡,絕不能讓徐榮、張濟探查到訊息,更不可以讓董卓緩過神來。此計事關重大,就連張繡,也暫時被田豐帶著宛城,深怕這傢伙看出個名堂,誤了大事。
何晨騎兵白日進山森隱蔽休息,夜晚加速急行軍,在嚮導帶領下,專挑小路山路,避開官道急馳。由於山路曲折難行,非戰鬥減員十分嚴重,足有二十多匹戰馬不小心跌落山崖,摔成碎骨,又有十來名士兵雖然小心戒備,但還是被忽然蹦毒蟲猛獸所傷。就是在這種惡劣的條件下,不知不覺間,已翻越雄偉連綿的嵩山山脈,已至陸渾縣內,此時距離京都已不過60公里。快馬半天,便可達洛陽。
第三卷 龍騰於海 第十六章 哥這叫二進宮
洛陽,出河圖洛書育三皇五帝,立於河洛之間,居天下之中,既稟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氣,也具南國水鄉嫵媚風流之質。它不僅是漢朝政治首都,更是中華思想與文化的源頭聖地。
洛陽城,北據邙山,南望伊闕,左瀍右澗,洛水貫其中,東據虎牢,西控函谷,四周群山環繞、雄關林立,因而有“八關都邑”、“山河拱戴,形勢甲於天下”之稱;而且雄踞“天下之中”,東壓江淮,西挾關隴,北通幽燕,南系荊襄,人稱“八方輻輳”、“九州腹地”、“十省通衢”。另有傳說洛陽是中華大地的龍脈集結之所,所以歷朝歷代均為諸侯群雄逐鹿中原的皇者必爭之地,成為歷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長庚落,金烏起,天邊一片通紅,紅光卻並不是很刺目耀眼,一片溫柔和煦。通往洛陽寬大的官道上,兩側群山已是一片青綠,春意岸然,讓人感覺那勃勃生機。只是曾經一望無際的肥沃田地上,如今卻是雜草眾生,荒蕪人煙,時有野獸出沒。
洛陽城內外,經過董卓“囚牢”後,城市凋零,一切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