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1/4 頁)
�
而此時的何晨,已領著殘兵退回宛城。
回到宛城時,無數百姓、士家子弟皆自發出城十里相迎,鑼鼓震天,歡聲雷動,哪怕平時對何家不太感冒的文家、黃家等,也由衷的感到敬佩,派人出來相迎,當然不無因為這次表現極為驚豔的文聘、黃忠等的原因。
回到宛城不過數日,太后冊封的文書已到宛城。
何晨這個南陽太守,便當的名正言順,他立馬開始對這次有功之臣進行封賞。
升遷文聘為宛城令,接替自己的空缺。本來這個職位要朝庭來安排的,但如今情況是太后讓自己看著辦,那還客氣什麼,立馬安插心腹上任。又調廖化為長史,統管南陽郡縣一切兵力事宜。本來除了邊郡,一般是不設這個官位的,但有了太后討判的藉口,不用過期做廢啊。
其中李嚴升為功曹,黃忠為軍侯,俞涉、晏明、呂常、婁圭、劉望之等或多或少升官。對於作戰勇猛,立有戰功計程車兵,何晨也毫不吝嗇,或升職或重賞。餘下的兵丁士卒們也加發數倍糧餉,又排流水宴數百張,好酒好肉不要錢的上桌,吃的兵丁們滿嘴流油,喝的鼎鼎大醉。
數日後,何晨又安排人重金撫卹陣亡兵卒家屬,免部份徭役,這讓家屬們更是感激涕零。何晨官聲開始雀起。
其中,荀攸、田豐能力開始嶄露頭角。諾大的南陽郡一應事務梳理的井井有條,張弛有度。荀攸處事圓滑,手段老辣,談笑間塵埃落定;田豐鐵骨錚錚,眼裡揉不進沙子,法度森嚴,事無鉅細,效率奇高。
有了這兩人加上李嚴、習授等相助,宛城昌榮日盛一日,相信只要在這樣發展下去,不用數年,必然一躍而成荊襄大郡,中原重鎮。
第二卷 京都風雲 第二十六章 來比劃比劃
這一日,何晨正在校場催促婁圭加緊操練士卒,演練陣列,忽然有令兵來報道:“稟太守,張遼領千員兵卒已到宛城外十里休整,等候太守調令。”
“好。”何晨大喜,日日等,夜夜盼,就怕中間出什麼婁子,終於把張遼這傢伙整來了。
難怪何晨要高興成這樣,要說三國裡何晨最為崇拜的將領無疑是黃忠了。這位老將年過古稀依然能定軍山一役中,怒斬中原名將夏侯淵,可謂寶刀不老。但要說三國系列裡,用的最趁手的武將,無疑是張遼了。
無論是三國群英2裡“烈火旋登”+落日弓”,還是群英7裡“凍血煉獄刀”+必殺技的組合,張遼絕對是一個逆天的存在,一個人可以幹翻了一大隊,單挑群毆樣樣精通。縱觀群英系統中,無論是哪一系列裡,張遼的武力從沒有跌過95,智力沒有少於85。這是極為恐怖的數值,而能有這個數值武將屈指可數。代表著張遼不但是一員超一流的猛將,而且還是位極為出色的統帥。
史上他的大小功績不用多說,單單是合肥一役,以區區八百死士就敢衝鋒吳軍大寨,便可看出張遼武勇與膽略。大敗孫權後又與李典、樂進以七千之眾破東吳十萬之兵於逍遙津,威鎮江東,嚇的小子不敢夜啼。此役中,吳督禁衛軍陳武不幸戰死,宋謙、徐盛、周泰、淩統、甘寧等江東名將皆負傷後退。更為重要的是:與諸葛亮隆中對齊名的榻上策,魯肅守江淮開闊長江縱深,以合肥為支點,西出荊襄,北上徐州的全盤戰略被打破,讓孫權的北伐雄心受到沉重打擊。
張遼,是群英系列裡何晨必用武將之一。
話說何晨得到訊息後,馬上叫上文聘、黃忠等人,領上數百騎兵,興沖沖的出城迎接。
文聘、黃忠心生納悶,何晨雖然不拘小節,但行事還算穩重;雖然禮賢下士,但也矜持有度。但是今天怎麼一聽這個張遼來了,便興奮的有些過度呢?看他樣子,比前些日子封了南陽郡守還高興。這個張遼到底有什麼來頭?
自從殺了閹黨之後,文聘終於全心全意投入何晨陣營,對於黃忠的武藝他自愧不如,但對於這個張遼,還是心生好強之心。
很快何晨領著一干人來到城外,讓騎兵排開陣列等侯。
沒過多久,就見一隊人馬煙塵滾滾而來。
這隊人馬雖然番衣不整,鎧甲武器參差不齊,臉上也有些疲憊之色,但每個兵卒體格彪悍,,行進中整齊有序,軍紀森嚴,排程有法。
就連練兵頗為自負的婁圭,也不由讚道:“觀兵而知將,這個張遼果然有一套,聽聞此乃河北剛招募新兵,短短數月竟練有如此軍容,被郡守看重之人,果然有一些本領。”
要說視人目光,還有誰能比的過熟知三國曆史的何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