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1/4 頁)
“下避:乃避實高虛,趁敵軍藏伏之際,大軍忽然從回陽翟,轉走嵩山而出滎陽。此計最大優點,就是逼免未到汜水關前兵員消耗。缺點,嵩山山脈皆陡峭難行,不利騎兵。”
“中緩:為引蛇出洞,我軍北靠嵩山立營,深挖溝渠,安放鉅鹿、木柵,同時快馬讓孫堅回兵殺來,一前一後夾擊,必破敵軍。此計缺點,頗耗時日。優點是以逸待勞,守株待兔。”
“上疾:敵斥侯今日才消失,必是剛剛確定我北上路線,這才準備佈置伏兵,而之所以撤離,想必是要安我軍心;正當趁敵軍立足未穩之際,府君連夜拔營而上,搶在敵軍前埋伏於長社之東。此計優點:一旦攻守易位,我軍便可搶佔先機,畢其功於一役。缺點:我軍缺乏必要機動能力,那麼對士兵要求就極為嚴格,能否頂住數日急行軍後大戰,是此計勝敗關鍵。”
何晨沉思半刻,取捨分析道:“下策和中策最為穩妥,但有點卻是本太守耗不起的:那就是時間。路人皆知我與袁紹有隙,一旦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到,必然成為他發難把柄。上策雖然對兵卒要求極高,但恰恰平時宛城士兵訓練時就有負重越野一項,故就取上策為準。”
荀攸看何晨語氣果斷,毫無猶豫,不由微笑點了點頭,彷彿知道會選擇此計策一般。接著補充開口,語氣告誡道:“既然如此,那麼府君一定要把握此計精髓,那就一個字“疾。”
何晨想起一句江湖名言,笑兩聲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本太守明白。”
“正是這個道理。既然如些,太守馬上點起兵卒輕裝上陣,一應輔資、重盔皆先落於此地。”荀攸沉聲道。
“好。”
“且慢。”就在何晨雄心勃勃準備留開之際,田豐忽然出聲道:“太守此去,可多帶旌旗、號鼓輕便之物,埋伏多置,讓敵軍摸不透其我軍虛實;其二,董卓暴行,除關東軍外,河南府兵多無戰心,太守可派人不停歷數董卓罪行,動搖敵心。第三,此戰以擊潰為本,保護精銳為主,太守要極力避免血拼拉鋸情況發生,重點打擊敵軍士氣,可發揮黃將軍長處,狙擊敵軍首領軍官,徹底打亂敵軍指揮部署。假如碰到最壞局面,兩軍發生遭遇戰,那麼必然是以少打多局面,能否破局關鍵,再於太守是否準備更充分、更果敢、更兇狠。”
“哈哈哈,狹路相逢勇者勝,哪怕敵軍再強大,何某人也敢於亮劍拔刀,拼死一戰。前有公達上疾中緩下避三策,現有元皓破敵三法,若還不能勝出,本太守羞愧面對江東父老啊。”何晨精神大振,不由豪氣雲天大笑道。這貨渾然忘記數年前他是怎麼猥瑣狼狽活下來的。果然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有競爭才有進步啊,田豐顯然不想讓荀攸專美於前,才追加破敵三法,何晨眉開眼笑。
同一時間,何晨心裡暗暗下了決心,那怕綁,也要把這兩人綁在南陽,如此人材就算不能為自己所用,也絕不能便宜別人。那怕他們像徐庶一樣,終身不為曹操出一謀,也不能便宜劉備大耳一樣。當然何晨是越來越有信心留住兩個謀臣。
第三卷 龍騰於海 第五章 可憐的荀攸
光和七年,(184年)四月,潁川黃巾軍在波才的領導下,大敗朱儁,乘勝進圍皇甫嵩於長社。義軍聲勢浩大,守城官軍僅數千人,不敢出戰。波才率軍數次進攻未克。時當仲夏,義軍缺乏戰鬥經驗,依草結營。皇甫嵩抓住戰機,利用月黑風高的夜色掩護,令兵士潛入義軍之後,縱火燒營。皇甫嵩趁勢鼓譟出擊,義軍大亂敗退。途中又被前來增援的騎都尉曹操軍堵截,損失慘重。皇甫嵩、朱儁、曹操三路合軍,乘勝追擊,波才回師再戰,覆被擊敗,數萬黃巾軍戰死,長社地名經此戰後,聞名中原。
半旬前,孫堅破陽翟,連帶著長社陘山下的哨卡士兵也跑光溜溜的,
“快,快跟上。”
“這就跑不動了?信不信俺拿皮鞭抽你。”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平日太守好吃好喝供著你們,現在是你們出力的時候了。”
“加快速度,今夜之前,一家要趕到後河村。”
蜿蜒的官道上,一隊步卒正揮汗如雨高速的急行軍,帶起漫天滾滾塵土。所有士兵身著簡易皮甲,身上除了武器外,一應重物都沒有。雖然經過一日一夜急行軍,中間休息時間又甚短,但大部份人仍健兵如飛,步履輕盈。這得歸功於何晨對負重越野這專案的重視,雖然訓練兵卒劃給徐晃、婁圭管轄,但何晨還是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元素。要知道古代打仗,大部份都靠兩條腿,士兵的徒步行軍能力,決定了它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