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3/4 頁)
權,必是第二個董卓。”荀攸也語重心長道。
“照兩位這麼說來,這個孫堅日後必是個禍害?”何晨若有所悟道。
“此人看似豪邁,但頗具權謀;看似爽朗,但睚眥必報。”田豐沉聲道。
何晨有些遲疑道:“孫堅勇猛過人,武力超群,他日若能為我所用,不是更好?”
“若收此人,必養虎為患。”田豐斬釘截鐵道。
“正是。”荀攸也應聲道。
兩大謀臣一席話,讓何晨瞬間便下了決定,孫堅可以死,但絕不能死在自己手裡,不然孫策、周瑜怎麼收?黃蓋、程普怎麼收?大小喬、孫尚香怎麼收?最好是讓孫堅死在別人手裡,自己卻又幫他報了仇,如此一來……
PS:額求養肥,求票票,求粉絲,求包養,求一切
第三卷 龍騰於海 第四章 三策三法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初,曹操率軍參加關東軍討卓,駐於酸棗。
曹操見諸軍皆畏敵逗遛不進,憤怒下,乃率領部下五千餘人西出,準備進據成皋至滎陽,不料在汴水與董卓部將徐榮遭遇。二軍交戰,曹操大敗,身中流矢,乘馬被傷。曹操從弟曹洪將戰馬讓與曹操,乘夜逃回酸棗,部眾損失大半。曹操見關東諸軍十餘萬人,日置酒高會,不思進取,便建議諸軍佔據要隘,然後分兵襲擾關中。諸將不聽。曹操乃與部將夏侯惇揚州募兵,得千餘人,再度北上,屯於河內的關東軍盟主袁紹之下。
初平元年二月,在和孫堅同盟後,又與袁術達成一致,何晨終於開始有所動靜。
令李嚴駐宛城代理郡守,又起精銳五千,自號驃騎將軍,何曼領一千黃巾舊部為先鋒,自領中軍主力部隊,張遼、徐晃、黃忠、文聘為部將,隨時聽侯調令。又起田豐為軍中司馬,荀攸為參軍,婁圭為督糧官,廖化領軍一千為救應使,重兵入屯轘轅關,刀鋒搖指京都。為左翼大軍。
同一時間,孫堅萬餘士兵肩護右翼重任,出汝川前線,直取重兵把守的滎陽一帶,連敗胡軫數陣,軍威大振。
又有袁術大軍屯魯陽,是為中軍,一路提供糧草軍餉。
三路大軍遙相呼應,一路旌旗密佈,聲勢浩大,有如三把犀利的劍芒,狠狠插進洛陽一帶,如同拉起一條鋼鐵鎖鏈,自荊州方向由南向北包圍偃師甚至洛陽。三路人馬有如丟擲一股強心劑,瞬間便掀起滔天巨浪,本來諸侯各懷心計,都想坐收漁翁,如今見三路大軍威逼洛陽,朝野震盪,袁紹深怕何晨又立蓋世奇功,連連號令諸侯,會師汜水關,準備與董卓主力一決死戰。
本來如果由荊州聯軍出轘轅,三面夾擊徐榮,再由關東聯軍猛攻汜水關,董卓由於多線做戰,首尾不能相顧,只要有一處破,洛陽便唾手可得。但袁紹既為盟主,為人又剛負自用,明面上何晨還是要聽侯命令,所以也只能拔營而上。不過走的時候,何晨悄悄留下文聘、廖化二千人馬屯於轘轅關,一來要防袁術背後捅刀,二來也要保護好自己的糧道,三來防董卓重兵壓進,切段荊襄北上要道之一。
十八路諸侯摧鋒而進,有如蝗蟲漫山遍野,一路毫無抵擋便到了汜水關下。
倒是何晨這一路上遇到點小麻煩。由於洛陽失轘轅關天險,無力扼住荊州軍北上通路,只能讓徐榮在險要地帶安營紮寨,重兵把守。為了得到準確軍情,斥候大隊就像蜜蜂群一樣漫天撒出。一旦給盯上,那怎麼也就甩不掉了。
其間徐晃數次領百餘騎兵掃蕩肅清,兩軍斥侯火拼,互有傷亡。
為了不讓對方摸清自己兵力底細,何晨可是耗盡腦汁,數次改變行軍路線,但無耐對方知道自己目的地,總是在必經之路上安排釘子眼線,何晨大軍行蹤暴露無疑。
陽翟。原名櫟邑,傳說為禹之都,周襄王十六年,北方翟人(亦稱狄人)入據櫟地。春秋時期本屬鄭國,周威烈王十八年,韓景侯伐鄭,攻破櫟邑,並遷都於此,因其地在嵩山之陽,改稱陽翟。
陽翟乃嵩山餘脈,南北走向,又為穎川郡制府所在。半旬之前,孫堅攻下此地北上滎陽,何晨在陽翟休整三日,才拔營北上。
出了陽翟第一日,還能看到斥侯遠遠吊在後面,第二日何晨開始感覺有些不對勁,本來如蒼蠅一樣的徐榮斥候忽然間消失的無影無蹤,不知去向。
何晨感覺事有蹊蹺,急忙找來田豐和荀攸道:“胡軫兩萬主力大軍駐於滎陽與孫堅相持,徐榮三萬大軍佈防洛水、宜陽一線,如今我們繞陽人而出嵩山,對方斥侯仍緊追不捨,倒是我們出了陽翟,他們卻憑空消失,是否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