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1/4 頁)
“您能肯定這是準確的訊息嗎?不會是假情報嗎?”
“是的,閣下,這是最前線的……”
海因茨打斷了他的話,這個生性多疑的首相似乎還不能肯定。“好啦,您去請布魯諾過來,我要親自向他確定他收到的到底是不是前線的訊息。”
“可是,布魯諾秘書長他還在外頭,接待……”
“我讓您去叫他,您就要去叫他,您怎麼連這點都不懂呢?”
可能是由於新來的緣故,所以這位副官有點不知所措。他也不敢辯解,趕緊去請首相府秘書長布魯諾過來。因為首相原本的軍事副官尤琛…弗萊德不久前去前線參加作戰去了,所以海因茨對新來的軍事副官總有些不滿的地方,認為對方不像尤琛那樣精明能幹、可以迅速瞭解自己的意思。
當布魯諾來到後,他親自向首相解釋,這的的確確是前線傳來的最新情報,並不是敵人用來迷惑他們的假情報。海因茨這才確信了這個好訊息是真的,他已經不去計較部隊到底有沒有正確執行自己的命令了,能夠取得勝利——而且是這樣壓倒性的勝利——才是他最渴望聽到的好訊息。原先讓他害怕擔憂的狀況沒有發生,他現在才終於能完全相信,自己指揮下的奧登尼亞軍竟能完勝強大的曼尼亞!他也能像奧登尼亞歷史上的軍事天才一樣,打敗強大的敵人,重新確立起奧登尼亞王國以及勝利黨的偉大威信!這一切,又讓本來眉頭緊皺的首相鼓舞不已,甚至變得有點飄飄然了。
而在這時,本來並不支援奧登尼亞攻打曼尼亞的另一個國家,同時也是奧登尼亞盟友的翁波里尼亞,終於改變了之前的態度,轉而支援奧登尼亞的侵略起來了——當然,這在他們那一方,應該說成是“正義的保衛國家之戰”。它的總統法爾洛明白再不出聲,那麼作為奧登尼亞的盟友,就準得不到什麼好處,所以該國也連忙向自己的盟友表明立場,表示願意參戰。奧登尼亞方面當然沒有意見,不過私底下難保不會有熟悉內情的人嘲諷翁波里尼亞“真識時務”。於是,在即將取得勝利的最後一刻前,翁波里尼亞也非常“及時”地搭上了這一班勝利的航程。
曼尼亞的國土上,如今百分之九十的土地都已經成為了奧登尼亞軍鐵蹄下的臨時領土。只有北方卡萊爾及其外圍周遭的小部分地區,還能由曼尼亞人自己控制。一步步陷落的曼尼亞人,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透過海峽,逃出奧軍的包圍圈,不然的話,他們就只有死路一條了。昂尼亞見在這片大陸上的戰事已經是大勢已去,所以也只好打算撤退回來再作後事。問題是,他們還能不能逃出來。
在這些曼尼亞軍、昂尼亞軍以及不少小國逃亡過來的殘餘部隊外圍,是虎視眈眈而且裝備和人數都佔絕對優勢的奧登尼亞軍隊。這個曾在第一次神諭戰爭中慘敗而後十幾年中都落得悽慘下場的國家,如今它的軍隊卻以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把戰勝國的兵力從這片大陸的中心趕到了邊緣地帶,而且時時刻刻都要滅亡的危險。如果他們打算用這個來證明自己國家的強大和完全復原,那麼他們的確做到了。不過還不止,他們現在還需要更徹底、更完全的勝利。
可是就在奧軍前線裝甲大部隊準備對敵人最後一個棲息地發起總攻前,一個根本令他們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也就是因此,使得世界未來的格局變得難以看清……
第四十三章 尤琛初上戰場(1)
在曼尼亞戰役打響之初,一批原本隸屬於大後方總司令部內的年輕軍官由於立功心切,因此也要求希望參加此次戰役。首相卡爾…海因茨的副官尤琛…弗萊德就是其中之一。他們眼見著同僚都在戰場上奮勇拼殺,哪裡還坐得住,於是要求上前線。他們的請求得到了批准,於是這些被前線軍人稱為“新貴哥兒”的軍官們就告別了舒適而安全的後方,來到前線作戰。
尤琛是在3月中旬獲得批准來到前線的,他加入了禁衛軍旗隊擲彈步兵師中。在臨行前,他的長官——同時也是全奧軍的最高指揮官——首相海因茨對他說道:
“親愛的尤亞,希望當我軍取得勝利之時,能見到你立功歸來。”
懷著對國家的報效之心和對首相的感恩之心,尤琛離開了首都奧登,告別了妻子和兩個兒子,來到曼尼亞已經變成戰場的土地上,在旗隊擲彈步兵師裡當了個連長。這支部隊是由禁衛軍中將澤普…赫爾德(Zebu…Helde)指揮,和他們一起作戰的,還有大名鼎鼎的旗隊裝甲師。
原本在和平時期之際,尤琛就已經在旗隊擲彈步兵師裡受過訓練,這裡也是他在進入首相府前呆過的地方,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