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部分(第2/4 頁)
。第二天,在城中被圍困的奧軍將士也宣佈投降,人數多達十餘萬。雖然仍有一部分奧軍在城中負隅頑抗,可是實際上,勝負已經被決定了。
這場無比慘烈的戰役,最終以路德尼亞一方勝出而告終。但是雙方的傷亡同樣慘重,可謂不分伯促。奧登尼亞方面,除了投降的十一二萬仍在生的軍人外,此外還陣亡三十萬人,盟國友軍部隊的陣亡人數,也高達三十二萬人——這其中,還包括大約有五萬的路軍投降戰俘。而路軍方面,四十八萬軍人戰死,傷員是前者的兩倍。而平民的傷亡人數,卻是無法估計。在經過那次戰役之後,科斯佳洛夫城中的原有居民,只有不到千分之一的人見證了這來之不易的勝利,等到了回家的那一天。而更多的人,早已離開了人世。
奧軍的慘敗,同樣在國內掀起了巨大的餘波。在副首相的公開演講中,要求全民一心,共同抵禦外敵。實際上,奧登尼亞神聖帝國,已經從戰略上的進攻姿態,轉變成為防守姿態。對於奧登尼亞政府及軍界的上層來說,對於這個訊息,簡直是難以置信。在得到前線的確切情報,知道救援失敗、第一集團軍幾乎全軍覆沒後,首相卡爾·海因茨似乎不能馬上相信這一事情,不停地去求證、去向前線詢問。但是事實始終是事實,怎樣也不能改變。在得知第一集團軍包括總司令在內竟然有多達20名將軍向敵人投降後,首相的震驚變成了沖天怒火。他狠狠地將辦公桌的那個地球儀摔在地上,在那個地球儀上,標有“科斯佳洛夫”字樣的地點,也被摔成一塊塊的碎片。在首相身邊,所有人都不敢說話,唯恐一開口就會遭到暴風驟雨般的痛罵甚至是嚴懲。誰都清楚,現在誰再說話,就等於是在首相那原本就燃燒得十分旺盛的火氣上添上一桶油。
“20個人,全部、全部!他們全都背叛了我!保羅·瓦爾斯特,這個該死的……我是那樣的信任他、那樣的賜予他別人得不到的榮譽,可他!只差一步,你這個愚蠢的傢伙就可以踏入神聖的殿堂,可他竟然選擇了退卻!帝國沒有這樣的軍人!更沒有這樣的元帥!”
話雖然是這麼說,但榮譽畢竟是首相本人親自賜予的,所以現在要收回來,也已經為時已晚。無奈之下,海因茨只得宣佈命令,向全國發表公告,要求全國人民動員一切力量及資源,繼續這場“偉大而神聖的戰爭”。奧軍在科斯佳洛夫的慘敗被輕描淡寫的抹去了,只是那三十萬陣亡軍人的家屬,再也等不到親人的歸來。他們甚至在政府的公告中,也不知道前線自己親人的生死。只有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一點才會逐漸為人所知。
第二十章 罰·延伸(4)
在2月初,伊格爾·瓦萊裡安與極少數的奧軍官兵一起,回到了米德加爾德大陸。他們在原烏里尼亞境內的己方部隊駐點戰地醫院接受治療。當得知自己活命並且已經回來這裡後,不知有多少軍人痛哭流涕,慶幸自己依然可以看到這個世界。可是伊格爾卻顯得相對平靜許多,他不哭也不笑,只是整天沉睡。禁衛軍旗隊裝甲師,由於之前大部分坦克營都調往城外,支援第九裝甲集團軍,從而在後來的包圍中逃過一劫並且得以儲存這部分主力部隊;但是其中隸屬同一師的眾多步兵,活著並且出現在人們眼前的人,卻屈指可數。伊格爾所在的第一裝甲輕步營三連,只剩下他一人。其餘連隊的成員,不是死,就是被俘虜。雖然禁衛軍旗隊裝甲師的主力仍在,但那些已經失去的成員,都再也回不來了。
“兄弟,運氣不錯呀!要知道,像我們這樣能逃出來的,往往是一個營、甚至是一個團裡才有這樣一個名額吶!”
每當聽到旁人想與他說話,這樣安慰他時,伊格爾只會更加沉默。對於自己曾經的戰友和連隊的情況,他隻字不提。有護士將他的情況告訴給了醫生,醫生的結論是:
“典型的戰地受創綜合症,像這樣被嚇壞的年輕人,現在越來越多,簡直處理不過來了!不過假以時日,我相信他們都會好起來的。”
現在醫生的結論是否正確沒人知道,但就現狀看來,類似像伊格爾這樣的從前線死裡逃生的軍人非常多,而他們“好起來”的跡象,卻遲遲沒有出現。身體上的傷口還有個進行醫治的方法,但對於這個軍人們的內心,那些沒有參與前線作戰的人,卻覺得對方的心有重重緊閉的大門。現在,那些門依然關閉著。
由於在前線長期營養不良,所以伊格爾跟許多此地的傷員一樣,都是傷病纏身。他的肺炎和瘧疾讓這個年輕人有一段時間甚至只能躺在床上休養,幸好的是,這裡藥品與醫護人員人手充足,所以他的身體也一點一點康復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