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部分(第3/4 頁)
個人的聲音,眼睛隨著那個人的手勢和眼神移動著。房間中靜得可怕,只能聽到那個人仍然在說話:
“早在曼尼亞戰役的時候我就說過,切斷敵人國內的生產命脈,讓對手徹底喪失後援,這才是最重要的。至於敵國的首都,多半隻有字面上的含義,而沒有實際的意義。所以我當時才會下決心,讓裝甲部隊轉向,去佔領曼尼亞的工業區。雖然當時的進展非常順利,以至於我的這個設想還來不及成為現實。不過現在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比曼尼亞更強大的對手,對付這個國家,不能掉以輕心。必須要找出它那副軀體上的主血管,用一把手術刀將它挑斷,那樣的話,不管它身體裡還有多少血,都會很快流光的。科斯佳洛夫,正是路德尼亞的主血管!佔領了它,就等於路德尼亞整個南部完全失守。它的彈藥和資源都將失去,沒有了人力,也沒有了補給,高地人再怎麼野蠻殘忍,也只能低頭認輸。”
卡爾·海因茨在談論到自己的敵人時,臉上的原來的那份病容全消,彷彿換了個人似的。如果只是在螢幕上或是收音機裡曾接觸過此人演講的人,一定會覺得驚訝:為什麼現在眼前這個海因茨,會與螢幕上或廣播喇叭裡的那個激動近乎狂熱的男人完全不同。他顯得十分冷靜,但與公開演講時一樣,話語中都富有極大的煽動力,讓聚集在他身邊的人,每一個都不敢分心,都在全神貫注地傾聽著他的見解。即使此時在會議室中有的將領對首相的決策心存不滿,但也照樣不由自主地被他的神情和所講的內容吸引,仔細聽著。不管是對首相極其馴順的國防部部長、總參謀部部長、禁衛軍的將領,還是其它各部的高官,無一例外都像孩子一樣,專注地凝視著在他們面前侃侃而談的首相,猶如虔誠的教徒在全能之神跟前做禮拜。
“有人說,我忽略了對路德尼亞的研究,不重視對它的作戰,因此才會制定才‘七日戰爭’那樣的短期進攻計劃來。我要對此作出更改,我從來都沒有小瞧過這個野蠻人的國家。正因為對它的重視,所以我才會下達命令,讓總參謀部的諸位制定出完整而有效的方案,務求一擊就能致敵人於死地。如果不是一出手便擊中敵人的要害,那麼像路德尼亞那樣一個龐大的國家,必然難以馴服——這是我所不樂見的,也是神聖帝國要避免的不利因素。第一次神諭戰爭的教訓,沒有人比我更深刻地認識到。我是在那場戰爭中成長的,也在那時經歷過許多生死,當時的帝國,是由於什麼才倒下、最終任由它國的侵略者凌辱,我瞭解得很多,因此也十分心痛,所以我更明白,到底要怎麼做,才能使帝國重蹈覆轍。這一切,都是為了神聖的帝國,為了使帝國樹立起千年、萬年不滅的權威與尊嚴!”
第四章 冰雪化了(3)
首相的聲調不高,跟他在公開演講時的模樣完全不同。但那種威懾力以及透徹人心的感覺,絲毫不減。這也不難說明,為什麼帝國的將領們,會在首相面前如此唯唯諾諾,並不完全是由於對方的地位和權力所導致的。海因茨停頓了一會兒,又轉頭看著總參謀部部長。
“我親愛的部長,接下來,請您向各位說明此次作戰計劃的要點。”
得到命令的索羅爾德挺起胸膛應了一聲,也只有在這個時候,他原本文靜具有奧登尼亞上流貴族的外表下,才流露出軍人的特質。海因茨依然站在橢圓桌在正中央,只是讓索羅爾德成為臨時的焦點。這位從頭到尾都負責參與了此次策劃的總參謀部部長開口說道:
“該行動命名為‘青色羽翼’,計劃在今年的四月份進行。由隸屬於南方集團軍群的第七軍、第九軍、第十六裝甲師、第十九裝甲師、第三十二裝甲師,以及隸屬中央集團軍群的第一裝甲集團軍和第四裝甲集團軍參加此次行動,空中支援由第五航空團負責。該軍群的負責人將由原南方集團軍群副總司令保羅·瓦爾斯特擔任,他們的目的,就是要前進到路德尼亞南部重鎮科斯佳洛夫,包圍該地區,並且全殲該戰區烏拉爾河兩岸——尤其是南岸駐守的路德尼亞主力部隊。該行動所規定的時間是在創世歷1087年冬季之前,我軍必須佔領科斯佳洛夫以及該城所橫跨的河流兩岸。”
接下來,索羅爾德又將軍隊的詳細布署情況,人員配置、武器補給運輸路線,以及敵軍的駐守情況,兵力的多寡以及防守的地形作了一一介紹。即使是對計劃不滿者——如三軍指揮司令部部長西格蒙德元帥那樣——也不得不對計劃的詳細以及情報的精準表示佩服。看得出,最高統帥部這次,是下了極大的工夫的,這也正顯示出,首相對於那個路德尼亞城市,是多麼志在必得。
西格蒙德腦海裡不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