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第1/4 頁)
太子車駕在滕州停了幾日,隨李元嬰到處走走停停,決定要回京的唐觀和唐璿等人也一路陪同,向李承乾展示他們在滕州的實踐成果。
初到滕州時李承乾只覺得滕州比別處熱鬧,跟著李元嬰走了幾日,看過試點縣的變化,李承乾才知道這份熱鬧到底從何而來、付出了多少人的心血。想讓整個大唐都變得生機勃勃很不容易!
一路上,叔侄倆還針對漢景帝的一番話進行討論。漢景帝釋出一道詔書,上面有段話是“雕文刻鏤,傷農事者也;錦繡纂組,害女紅者也”,意思是你追求精美的雕文刻鏤,會耽誤農戶們幹農活;你追求錦繡纂組,會妨礙婦人們織布縫衣,所以不能貪圖享受、愛好奢華。
這番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要是人手不夠、糧食不足,上位者還窮奢極欲,對百姓來說是無窮無盡的傷害。所以想要追求吃好喝好玩好、追求華服美衣珍玩奇寶,得在百姓都“有餘力”的基礎上。
要做到“有餘力”,最基礎的一點就是要有人有糧。
高產糧種、高效農具以及畜力代替人力,都是為這一切準備的。
李元嬰大致給李承乾規劃了一下往後的發展方向——
第一要多鼓勵大夥成親生孩子,出些讚美愛情、讚美家庭的好詞好曲讓人傳唱,甚至還能編排些愛情故事俗講,上元燈會那樣的聯誼活動多搞點,讓大夥積極組建家庭。
第二要多養些牛羊騾馬,最好做到家家戶戶一頭牛,節省人力資源。這個大夥一直都在努力,襄城宮那邊的選育工作不能放鬆,務必要選出好養活又能幹活的良種耕牛。
第三就是滕州現在一直在做的,多開發高效新農具、多尋找優良稻種,這其實並不是容易的事,世上穀類作物有上百種,最終挑出來最適合食用的只有“五穀”,所以選種育種是個漫長的過程。即便找到高產作物,也不一定適合食用,比如麥子從前吃的就少,一來是做著不好吃、二來是吃了不好消化容易得病,好在《齊民要術》裡就有記載有幾個發酵之法,可以讓小麥吃著好消化,這個李元嬰也讓豐泰樓琢磨著開發了不少新做法,希望讓百姓們早些習慣吃麵食,畢竟有些地方比較適合種麥子。
李元嬰提供的這些思路都很務實,可操作性很強,李承乾帶著這批滕州歷練過的人才班子回去馬上能開幹。李承乾聽了一路,對回京之後要做什麼也有了數。
正事聊完了,李元嬰又想著玩兒了。他琢磨這些事其實都是為了好好玩兒,有人陪他玩、有人給他想好吃的做法、有人給他做好玩的玩意兒,日子才能過得有滋有味啊!
李元嬰拉著李承乾往海邊跑。
到海港之後,李承乾看到了烏壓壓的一碼頭海船。兩個人帶著侍衛登高遠望,李承乾往下數了數,這些海船的數量十分驚人,具體數目比他預估的還多。
李元嬰給李承乾解釋:“這都是各家預定的船,還沒出過來,等我們看完演練休息一日就讓海師護送他們出海,帶他們出海找寶貝。”
李承乾知道李元嬰從海路上找到過不少好東西,沒質疑出海能不能找到寶貝。他問李元嬰:“我們就在這裡看演練嗎?”
李元嬰說:“還是再走一段路吧,這邊有那麼多商船,砸壞了心疼,船工造船可不容易。”
李承乾有些驚訝。居然還會砸壞?
李元嬰領著李承乾繞了個彎,走到視野更空闊的海岸邊,令人揮旗為號讓演練開始。不一會,李承乾就看見數艘比剛才那些商船更有氣勢的海船出現在遠處的海面上。
海上波濤洶湧,可由於海面實在太廣闊,遠遠看去彷彿平靜無波。李承乾到海邊的機會不多,這會兒臨海眺望,感覺自己身上每一個毛孔都隨著迎面而來的海風盡情舒張,舒服得不得了。
直至海船徹底進入視野,李承乾才發現那十幾艘海船後頭居然還追著一隻他從未見過的生物。那生物只露出個尖角在水面,可只要看清它周圍帶起的水浪就能看出它的體格絕對不小!
李承乾驚疑不定:“那是什麼?”那東西看起來可能和海船差不多大!
李元嬰道:“這些大傢伙有的叫鮫鯊,生性兇狠,遇上會很危險;有的俗稱大魚,性情比較溫順,但體格也很巨大,要是惹怒了它們同樣不好相與。可能是因為近海食物少,這些大傢伙在近海一帶比較少見。戴亭在倭國時看到倭國人捕殺這種生物,從臨海而居的倭國人那裡瞭解了不少制住這些龐然大物的方法,小李他們出海時經常拿它們練手,已經壞了幾批船。”說到這個李元嬰就有點肉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