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第3/4 頁)
您怎麼不吸取教訓?現在還不到半個月,就鬧出這樣的事情來,周圍幾個縣令都不滿了,底下的百姓難道能滿意嗎?長此以往,怨聲載道,民怨沸騰,便是天子腳下也會生出亂子來!
所以說,這件事錯在根子上,打一開始就不該讓他們幾個小娃娃管理一縣之務!前頭是時間倉促,一時沒來得及挑人去接手鄠縣,現在案子審理得差不多了,大可以派人過去把滕王一行人換回來了!
魏徵直接提出把李元嬰召回來,眾人倒是挑不出問題來,反而還覺得魏徵的話挺有道理。問題可不就出在李二陛下身上嗎?要不是李二陛下讓李元嬰去鄠縣,也不會鬧出這麼多事來。
許多人反應過來,當即都表示贊同魏徵的意見,縣令官階雖不高,卻得管好一縣之事,這可是關乎上萬戶人的要緊職務,豈能兒戲?一時間,所有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批判起李元嬰難當此任、應該儘快宣召回來,照他們的意思,李元嬰應該最好乖乖去封地,待在自己的王府裡什麼都不幹,那才省事。
李二陛下聽著眾人有志一同地抨擊起他的決定來,頓時勃然大怒,起身罵道:“難道朕連一個縣令都不能做主嗎?!”說完他便沒再管底下爭相讓他召回李元嬰的百官,帶著怒氣拂袖而去。
魏徵眼觀鼻鼻觀心坐在原處,等其他人訕訕然散了,他才走出殿外,往長廊上取了自己那份工作餐回自己當值的地方細嚼慢嚥地吃了起來。李元嬰在他家中蹭飯時總湊他邊上叨叨,說吃飯要慢慢吃、慢慢嚼,這樣才不傷著腸胃,活得長長久久。
人在身邊時魏徵覺得這小子挺煩人,屁大點事來回唸叨,現在人跑外面去了,這小子來回唸叨的事忽然就變得清晰起來。是得慢慢吃慢慢嚼,活得長長久久,要不然這些個橫衝直撞、總長不大的小子還不知會被誰欺負了去!
魏徵這邊獨自吃工作餐,其他人卻藉著集體用餐的機會在議論朝會上的事。
一通討論下來,大夥都發現自己著了魏徵的道,如今已是貞觀十七年了,也就是說李二陛下已經繼位十七年,眼下的李二陛下早不再是那個能和手下同吃同住的秦王。他能忍魏徵,可能是因為忍了大半輩子,差不多忍習慣了,但他絕對不可能忍受其他人無故挑釁他的權威!
他們聯合起來說李元嬰當不得這個縣令,正巧觸到了李二陛下的逆鱗!
不得不說,他們都猜對了李二陛下的想法。
李二陛下自己待在議事堂生悶氣。
一個縣令他都不能讓他的兄弟暫代,天下還是李家的天下嗎?他可沒給一整個州!他都沒嫌地方給小了,他們還要來勸他把李元嬰送到封地去,再不許李元嬰出來。
他這麼多兄弟、這麼多兒子之中,就這麼一個活得最快活,就這麼一個活得最自在,他們還要這樣勸他!他為這天下圈起來的兄弟、圈起來的兒子還不夠多嗎?為了不讓青雀和承乾相爭,他把最疼愛的青雀都送走了!
這一次,他偏就不讓他們如意!
作者有話要說:
李二陛下:我對前頭的兄弟和兒子都不好,所以我要加倍補償我么弟。
小王爺:?
更新!
今天甜甜春想不出作話!看來我要去讀幾本書,要不然作話都沒得扯淡了!來炒個微博上發過的冷飯吧!
有天,李二陛下突然想起自己的弟弟們,就和旁邊的人感慨了一段話:“朕歷觀前代撥亂創業之主,生長民間,皆識達情偽,罕至於敗亡。逮乎繼世守文之君,生而富貴,不知疾苦,動至夷滅。朕少小以來,經營多難,備知天下之事,猶恐有所不逮。至於荊王諸弟,生自深宮,識不及遠,安能念此哉?朕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績之辛苦,諸弟何能學朕乎?”
意思大概是,我年輕走南闖北啥都見識過,弟弟生在深宮見識短淺,哪裡能和我比呢?
於是李二陛下就派一堆能幹的人去輔佐弟弟們治理封地!
出自《貞觀政要》,總感覺裡頭有些段子把李二陛下的不要臉體現得活靈活現!(不,那不是段子)
136、第 136 章
李元嬰不知道朝會上因為他撕過一場; 他正跟著閻立德去考察太和宮。太和宮背靠終南山; 有山澗自山中潺潺而出; 早間雲蒸霞蔚,好不漂亮。到日上中天; 山腰仍彆著一根縹緲雲帶; 景色著實養眼。
閻立德於建築設計上是老行家了; 在太和宮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倒不算什麼難題; 所以他集中力量完成李元嬰要求的高樓:樓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