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2/4 頁)
把書院鋪展開!
除了調/教人才之外,武媚還挑了批年長些的學生以及常駐圖書館的志願者輪流滲入圖書館的管理之中,創立了一個名叫“館報”的東西。
這館報仿照官府邸報形式,嚮往來的讀書人收集各方時文趣事,每日放在館中供人閱覽,寫得普通的文章、沒價值的訊息只把原稿擺在原處隨別人挑著看,寫得好的文章、有價值的訊息都選入第二日的館報之中,由人挑選出來張貼到圖書館外的佈告欄中供所有人閱覽。
武媚是覺得圖書館光出不進有些浪費,想盡量把這些讀書人的能量給利用起來。辦都辦了,不能悶不吭聲地投入,最好能讓所有人都以文章選入館報為榮,爭相把自己知道的訊息、自己創作的文章送到圖書館這邊來,徹底把圖書館打造成天下讀書人心中的聖地!如此一來,只要圖書館開一天,天下讀書人就會記得滕王為他們做過的事!
武媚當然沒把這種想法和李元嬰明說,她知道李元嬰對被天下讀書人感激這種事沒什麼興趣,所以說動李元嬰時用的是“這樣一來你每天都可以看到很多奇聞異事”。
李元嬰一聽,高興得不得了,覺得玉米花生換回個這麼厲害的人實在太值啦!
八月初,李元嬰便拿到了第一份館報。
李元嬰屁顛屁顛地把武媚謄寫的館報拿去和李二陛下炫耀,說道:“看吧,媚娘多厲害,我就說你虧大了!”
這東西真是太合李元嬰心意了,上面全是他在宮裡沒聽過的新奇事,還有一些讀書人寫的好文章!
李元嬰湊到李二陛下近前坐下,給李二陛下看抄在最前面的文章,這是他讓他大侄子他們一人湊的一句“創刊寄語”,最前頭的是李承乾對館報的話,緊接著就是他了。有太子背書,讀書人的投稿熱情可高了!李元嬰得意洋洋地說:“怎麼樣?後悔了吧?媚娘多聰明啊!”
李二陛下睨了他一眼,說道:“你身邊那麼多會編故事的人,還不夠你聽?”
李元嬰道:“這哪能一樣,每個人知道的故事都是不同的,我在宮中只能聽到宮中人的故事,圖書館可是在宮外的,所有人都能進出,我能聽到全天下的故事!”
李二陛下挑眉道:“口氣挺大。”
李元嬰跑李二陛下面前臭屁地獻完寶,樂滋滋地走了。
就在這個月裡頭,李元嬰接連迎來兩個好訊息:首先是工坊那邊來報喜,說一年下來他們順利掌握了三種不同的紙張造法,竹紙、葦紙、秸稈紙。他們還用了一些別的材料嘗試,可惜不是造價太高就是質量不好,算下來還不如原來的麻紙和藤紙。
這三種材料的優點是,材料好找,季節不同總能找到不一樣的材料。竹紙、葦紙自不必說,就是用竹子和蘆葦來造,倒是秸稈紙比較特別。
今年入秋之後各地陸陸續續開始秋收,工坊周圍也一樣。工匠之中有個叫鄧慶的,今年才十九歲,剛娶了妻,妻子孃家喊他過去幫忙,鄧慶去了。
忙碌了一天正要和妻子歸家,鄧慶忽然注意到地裡擺著一堆脫了穀粒的秸稈。按著從前的習慣,這些秸稈是要燒掉肥田的,鄧慶看著它們,不知道怎地想到了李元嬰拿出來說要獎勵給他們的金元寶。
試試吧!
要是成功了,能得一個金元寶!
鄧慶生出這個念頭後,便與相熟的人一起嘗試著用秸稈造紙。
結果是,造是造出來了,紙張卻不太適合書寫,有的太軟,有的太硬,而且顏色不好,雜紋太多。鄧慶抱著萬分之一的希望把成果遞到董小乙那邊,董小乙也拿不準這東西算不算紙,帶著回宮去請示李元嬰。
李元嬰看了,對此非常滿意,表示軟些的可以用來當草紙,硬些的用來當包裝紙,不用來寫字也還不錯,叫董小乙去取金元寶去分給鄧慶他們。
秸稈這東西秋天到處都是,花不了多少錢,一個秋天夠造許多秸稈紙了,楊六今年還在長安養大象,大不了用象糞和百姓換秸稈,象糞堆肥可比燒秸稈好用多了!
秸稈紙雖然不適合寫字,但卻是做草紙的好材料!眼下沒有人會用紙來擦屁股,那會被天下讀書人罵死,富貴些的用絹帛,窮人用竹片,李元嬰覺得若是能多產些草紙應該能造福許多人的屁股。
至於要給讀書人們的紙,李元嬰讓他們專注改進竹紙和葦紙,竹紙漫山遍野都能長,蘆葦也是比比皆是,這些原料都便宜!如果可以的話,他希望儘快投入生產,這樣他就可以盡情地幫孫思邈印《千金方》了!
鄧慶等人得了獎勵,自是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