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4 頁)
李二陛下客觀地評價道:“這茶喝著確實不錯。”
李元嬰大喜過望,表示自己回頭就讓人把茶送進宮來,讓李二陛下想自己喝就自己喝,想賞賜給人就賞賜給人。
李元嬰一走,李二陛下拿起李元嬰留下的那盒茶一看,發現那銀盒盒面上雕著靈椿丹桂,旁邊還寫著一行小字:借問好茶何處有?千金堂內千金茶!
李二陛下:“……”
《莊子》曾提到靈椿,說‘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自此以後這靈椿便有長壽之意;而丹桂怕是出自“桂林一支”之說,意為出類拔萃、獨得頭籌。
這靈椿丹桂圖畫得倒是雅緻,寓意也好,又是長壽又是高才,誰看了都會喜歡。就是旁邊那句話太一言難盡了,字寫得不頂好,語句更是狗屁不通!
若是這時候李二陛下還不知道李元嬰打的是什麼主意,他就白當這一國之君了。虧他小子想得出來!
人已經走了,李二陛下罵不著人,只能暫且放下此事。後來有人來報說李元嬰往庫房那邊送茶,李二陛下想了想,還是如李元嬰的願把這茶加入到賞賜物品之列。
人雖然混賬了些,但東西確實是好東西,魏徵他們每日勞累,賜他們一盒也無妨。
李元嬰只送了三十盒來,除了留一些宮中只用外,能賞的就只有那麼二十來人,餘下那些就顧不上了。負責擬賞賜物品單子的人把名單挑出來讓李二陛下過目,李二陛下看完後覺得沒什麼問題,點頭表示可以。
這麼一個小變動,卻徹底帶起了長安城中的搶茶之風。
李二陛下賞賜群臣,各家得的東西都是有數的,雖說能獲賞的大多數都不差這麼點賞賜,可有的多了樣新鮮事物,有的人卻沒有,怎麼能不叫人好奇?得了的茶回去之後便叫人照著盒中的“煮茶流程圖”煮了一小包嚐嚐,沒得茶的抓耳撓腮想知道這東西到底是什麼,李二陛下為什麼單給魏徵他們賜,不給他們賜?
隔天,程知節等人得知魏徵等人得了御賜的茶,自家沒有,心中頗有些不忿:自從天下大定,陛下用他們的機會少了,每日都與魏徵他們談論政事、讀書寫詩,現在,連賜東西都不賜給他們!
經過這半個月來的前期宣傳,許多人都已經聽說過吃茶的好處,只要派人出去一打聽便曉得“千金茶”可以上哪買了。
程知節知曉那茶到底有什麼名堂之後,毫不猶豫地命人前去千金堂那邊買一盒回來。僕人拿著錢趕到千金堂那邊一看,發現千金堂外頭已經被圍得水洩不通,定睛一看,裡頭大都是相熟的人,他能認出好幾個權貴府中常受差遣的家僕!
這,這是什麼情況?
僕人找人一問,才知道千金堂那邊說,下個時辰整點開始賣茶,只有三百盒,賣完就沒有了。
那人又給僕人解說:這茶分四等,第一等只有二十盒,另外三十盒已經被當今陛下要走賜給當朝重臣;第二等有五十盒,茶質稍差,但也算是上好的茶;第三等有兩百盒,茶質一般,但該有的茶效也樣樣不缺,也能嚐個相似的味道。
今年所採的千金茶就這麼一點,秋茶得等入冬後才能送過來,所以先到先得,後到沒有!先賣二等茶和三等茶,最後才賣一等茶。一等茶數量稀少,又是御賜茶同款,所以每人只能買一份,沒有標價,價高者得!
一聽是這種賣法,程知節家派出的人忙回去請示問要不要出價。程知節早年名叫程咬金,本是出身官宦之家,也讀過些書,偏偏這些年脾氣越來越火爆,一言不合掄拳頭揍人是常有的事。他一聽那御賜茶只有二十盒,要和人競價才能買,當即拍案道:“去買,全給我買回來,我倒看看有誰來和我搶!”
僕人忙把只能買一盒的事也說了,算算時辰,現在也差不多要開賣了,尉遲家、張亮家、李靖家都早有人候在那兒,還有許多別家的他不認識的人也在!
程知節虎目一瞪,斥道:“那你還不快去?”
這樣的事不僅發生在程知節家中,其他人的反應也相差無幾,他們可不差這麼幾個錢,就是要爭個面子!
許是為了儘快進入競拍御賜茶環節,又或是知道搶不贏幾位威名在外的國公爺,前面那些不限購的二等茶三等茶賣得也非常快,不過小半個時辰兩百盒茶便一掃而空。買完茶,這些人也不急著走,仍圍著看剩下的人競價!
蘇大郎負責出面主持這次競拍,看到那些衣著比他要光鮮許多的“家僕”差點腿軟,不過他也看出來了,這是一個天大的機會,抓住這個機會,他手裡的茶園就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