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部分(第2/4 頁)
“錢明,你胡說些什麼,朝制如何能改?再者,這可是太上皇定下來的規矩,延用至今也二三十年了,一點問題都沒有,怎的到你嘴裡就要更要改了?”
“哼,不是到我嘴裡要改,本內閣這麼做也是為了南淵好,顧大人,你是沒有去過邊疆吧,若是你到那裡去了就會知道我所說的到底有沒有理了,顧大人,莫不是你真的想要等到那些個人被寒了心奮起反抗才知道要改嗎?”
“你?他們敢,他們可是南淵的子民?受著皇恩的。”
“那你說他們敢不敢?幾十年來,他們與最親的家人分隔兩地,這思妻之苦思老母之苦你又如何休會?哼,他們個個都是有情有義的漢子,而不像你,一個連母親都不顧都不要的人。”
顧大人被罵得臉色鐵青,同時又啞口無言。
錢明的意思是,邊疆戰士們那邊只要是高官的是可以帶著家眷的,這樣也有利於他們一家團圓,更有穩固軍心。
其實,錢明的這一個提議主要是替徐府那邊說話,最近皇上有意將徐燁調回京都來,就是為了掌控徐府,不過,就算是調回來那也不一定是讓他住進徐府的,這才是最讓人不可接受的地方,再說句不好聽的,這就是在泯滅人性啊,錢明和安知宴他們自然不會坐視不理了。
“不可能,總之,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定下去規矩又如何能改?”
顧大人身為皇上一派的代表,自然也是堅決不應的了。
而朝堂之上如此,朝外也好不到哪裡去。
夫人們的聚會之上,眾夫人有意將顧夫人疏離,有心地好的便過來勸道。
“你我同為女人又同為母親,若是你家的夫君和兒子在外頭十幾年不歸,你又做何感想呢?顧夫人,不是我們夫人不理你,而是我們感覺這顧大人也實在是太不講情面了,你身為他的夫人,還是好生的規勸規勸吧。”
顧夫人都快哭了,原本與她無關的,現在倒顯得是她的錯了?
於是,顧夫人回府之後便找上了顧大人說上這樣一翻勸解的話,不過卻慘遭顧大人的嘶喝,顧夫人被罵怒了,二話不說收拾包袱回孃家了,顧府曾有三個月沒有主母主事,後院亂了套了。
而後宮,安夫人也請求見皇后娘娘,將此事也與皇后娘娘說了一翻。
皇后道,“後宮不得干政,安夫人,這個您又不是不知道,唉,只怕此事我無能為力啊。”
安夫人也道,“雖說不得干政,可臣婦還是希望皇后再仔細想想的,哦對了,聽聞陳夫人最近身子不大好,臣婦這裡有一瓶保養身子的藥,若是不充便就給陳夫人用上吧,臣婦告退。”
安夫人離了皇后宮,便又轉去了太妃宮,在那裡說上了兩句話便也離開了。
皇后雙眼微眯,而後立即叫來了陳嬤嬤。
陳嬤嬤欲言又止,最後還是老實的說了,“唉,這是夫人不讓我們告訴皇后娘娘的,其實,夫人病了有一段時日子,總不見好,而且陳閣老似也有安夫人他們這意思,認為這‘妻離子散’的主意還是勸皇上收一收吧。”
皇后大驚,“什麼,居然連祖父也有這樣的意思?”
如若真的是如此,那看來徐府此事是必做錯了。
不過,更讓她奇怪的是,“祖父不是一向不理世事的嗎,怎的這個時候他也開口說這樣的話了?”
陳嬤嬤搖頭,不知。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策劃
京都之內突然變成這樣的風向了,葉琉璃和宗政九均感意外,其實他們還真的沒有這個意思,若是真的想讓徐將軍回來其實也很簡單,只要徐將軍肯配合和肯捨得就成。
“改國制,虧安知宴能想得出來啊,這主意,誰出的啊?”葉琉璃吃了塊蘋果。
宗政九道,“但也虧得他們這分心思了,只不過,從文上改倒不如從武上改,這會讓我們這個皇上的印像更加深刻。”
“我也是這麼認為,文是用嘴皮子說話,不痛不癢,若是讓南亦辰接受接受某些動盪,他會更加的注重這一塊,而且,想讓徐將軍回來也有更好的法子。”
其實,很簡單,讓徐將軍服下藥丸弄個身體虛弱不能再戰之勢,皇上見他這般一定會急詔回京,美其名曰,養傷,而這個傷什麼時候好也就是他們說了算的,久而久之,便就名正言順的留在了京都了,只可惜啊,這位徐將軍是個大仁大義之士,他有心護國啊,寧肯飽受那相思之苦了,也不用那藥丸。
“南亦辰這是有何等的福氣啊,居然能有徐將軍這樣的人替他鎮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