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說道說道才行。
吃個午飯,因為方姨媽又在當女諸葛,弄得人人面上表情不同。
掌珠大姑娘就更煩姨媽和表妹,臉上如掛霜。沒看到大姑娘如此能幹,如此豔麗,如此的爽利!
偏偏當著人誇四姑娘!
好吧,四姑娘就會裝憨厚,從姨媽說話時,就低下頭不再言語,掌珠恨不起來她,而且姨媽在這裡胡說八道,怎麼著都與四妹妹無關,只能是姨媽一個人所為,再或者是表妹與她母女共同商議,當著人打下自己的風采。
掌珠就把冷笑擺在臉上,紅菱角似的小嘴兒本來很好看,此時往下撇著,有幾分峭薄。
餘縣令夫人見到,心想我的乖乖,娶個媳婦像她,進了門一句也不能說,還不把婆婆憋死。還是第四的好,坐到現在頭也不抬。
不但餘縣令夫人看在眼中,就是馮奶奶們也見到,大家交換一個眼色,對女兒們使一個警告的神色,大家都裝看不到。
而孫家的小姑娘,則認為掌珠大姐姐真威風。手扶著青花瓷的飯碗,小嘴兒也撇下去,這樣子還怎麼能吃飯,而且撇過了頭,一不小心成了地包天的紅唇,反而是一副怪模樣。
孫家奶奶沒注意,正全神貫注的聽方姨媽說話。孫家做生意的人家,方姨媽說話甚粗,投孫奶奶們的脾胃。
這裡面最實在的,就是安老太太常說可以餐風飲月的安三姑娘玉珠。玉珠較真的道:“四妹妹是極好的,惜老是有的,憐貧這話是從哪裡出來的?”
她撲哧一笑:“難道四妹妹你沒事出了二門,再走出大門,在大街上去憐貧。”掌珠嘻嘻也笑起來,附合道:“是啊,姨媽知道的這麼清楚,難道是姨媽把四妹妹拐了出去?天天說柺子在街上,依我看呀,家裡的柺子更難防!”
“混說!”安老太太勃然大怒。
把手中烏木鑲銀的筷子重重一頓,飯堂中頓時寂靜。老太太年紀最長,不是安家人的,見她發怒,也要給老太太幾分面子才是。
而安坐“害羞”地寶珠,趕快站起來垂手。
三姑娘不過說個笑話,就惹得祖母當著人大怒,委委屈屈也跟著站起來。
掌珠則不以為意,懶懶散散的站起來,手還扶在桌子上。
安家三位姑娘的教養,就此顯露無遺。
餘縣令夫人鬆了口氣,就是她了!想兒子的眼光不錯,選的呀,還真的是塊金鑲玉。
“平時都怎麼教你們的!雖然不上學,難道不懂道理!我安家的姑娘無故二門也不亂出,何況是大門!在家裡丟人也就罷了!出來也不能一團和氣!你們是誹謗你四妹妹呢,還是往我老婆子身上潑髒水,是我沒有帶好你們,你們一言一行,都打我老婆子的臉,都長這麼大了,還不明道理,可憐我金的銀的紮裹著,你祖父沒了,我不曾丟下你們,你們父親沒了,我不曾丟下你們……。”
邵氏漲紅臉,也趕快垂手站起來。張氏皺皺眉,聽婆母又把前情舊事都罵上,也站起來。雖然這夾帶的人是邵氏,可張氏依就心中不悅,低聲嘆了口氣,這日子沒有丈夫也能將就,可這聽罵,幾時是個頭?
“可憐我這老婆子呀,白操了心!操心出這樣的東西,我有什麼臉死去見安家的祖宗,要是男孫,我就不管了,丟外面闖去,偏偏又是三個姑娘,大慈大悲的菩薩呀,你怎麼不睜開眼,看看我這一家子不爭氣的人……”
這頓午飯,最後以大家把氣喘吁吁的安老太太勸回房,算是結束。問問吃飯的人,自然是沒吃飽。
第三十七章取笑的姑娘們
奶奶們都是虔心來拜菩薩的人,偶然肚飢也能忍耐。姑娘們全是來玩的,又看似規矩深重,但都是嬌憨花季的年紀,能自我如意的地方,皆不能將就。
猶其是寶珠,由方姨媽的話而成為焦點,算是受了小小的一點氣。但這氣消下去後,肚子裡就空空的,灌下去兩碗茶,就更餓的慌。
她對奶媽笑道:“到底我是沒吃苦的人,中午還吃了小半碗飯,這就等不到晚飯鐘點,我心裡鬧得慌,有東西吃沒有?”
奶媽就慌了手腳:“明天就回家,又是來拜菩薩的,飲食在飯堂裡吃,姑娘平時不吃雜東西,茶食什麼的,全擺在飯堂裡,就剩下的,只怕也不多。”
紅花偏來湊趣,拿蓋碗又送碗茶上來,天真地道:“姑娘再喝茶,喝飽了就不會再難過。”奶媽惱得罵她:“不會侍候就下去吧!左一碗茶右一碗茶,這廟裡全是清茶,你當點的有果子嗎?”
寶珠聽過眼睛一亮,急忙忙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