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第3/4 頁)
,都鬆懈了。哥舒翰雖然不知道安祿山到底在玩什麼花樣,但是哥舒翰知道,能守住長安,完全憑的是一口氣。一口不讓長安淪陷的氣。而隨著安祿山的撤走,這口氣也散了。
李隆基又開始過著自己荒淫的生活。朝中大權更是獨攬於楊國忠之守。整個長安唐軍當中,四品以後的將軍,除了哥舒翰、李嗣業這兩個人以外,基本上都是楊國忠的人。
楊國忠覺得安祿山就在潼關,而且還以洛陽為根基,長安遲早是守不住。於是楊國忠勸著李隆基棄守長安,遷都南京。有了南京長江天險,安祿山肯定無法渡過長江。而且安祿山的騎兵無敵於天下,可是南方多河,不利於騎兵作戰。沒想到李隆基採納了楊國忠的建議,趁著安祿山退回潼關之際,決定遷都南京。
第一百七十一章 馬嵬坡
唐玄宗李隆基決定退出長安,遷都南京。()而安祿山得知李隆基撤離長安之後,連忙傾潼關之兵,趕往長安。
而此次李隆基撤離長安已經完全的失去了人心。
雙都都淪陷於安祿山之手。如果說洛陽失守,那是無奈之舉。可是長安失守,那就說不過去了。安祿山都突然的撤軍了。怎麼此時就要棄守長安。
眾將士不解。
而此時,太子李亨,卻發現機會來了。安祿山叛後,唐玄宗御駕親征,而立太子李亨為監國太子。此舉楊國忠大懼,暗中和楊貴妃商量:“我等死在旦夕,今東宮監國,當與娘子等並命矣。”
楊貴妃終究還是楊家的人,自然不能不救自己的大哥,還是勸服了唐玄宗收回成命。太子李亨本來有機會監國,結果被楊家兄妹給攪黃了。玄宗雖然御駕親征,但太子李亨被委任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這是讓野心勃勃的李亨一直耿耿於懷。以前楊國忠等人如何囂張,如何的不把這個太子放在眼中都算了,可是這次竟然讓太子榮登監國的機會給活生生的掐斷。這讓李亨如何的能嚥下這口氣。
而且此時楊國忠竟然主張遷都。而遷往南京。要知道南京處於淮南道。而淮南道節度使正是楊國忠的兒子楊興正是淮南道節度使。要是李隆基去了淮南道,那豈不是陷入楊家父子之手。
但時候,楊國忠來個“挾天子以令諸侯”,那李亨豈不是就成了楊國忠眼中的刺,肯定會馬上被除掉。無論如何,李亨絕對不能容忍自己有如此下場。所以李亨,必須在到達淮南道之前,想方設法的除掉楊國忠,楊玉環這對兄妹。
而此時的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和太子李亨交情甚密。而他也不希望皇上和太子去楊國忠的地盤。於是陳玄禮縱然自己的屬下,假裝不知。
而此時軍中積怨已經非常的深。各部將領都強壓住自己的手下。可是由於陳玄禮的縱然,放任不理,終於導致了兵變。此時再也無力鎮壓下去。
加上連連大敗,那些將領的威望已經不再。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軍中缺糧。雖然並不會影響太大。但是陳玄禮還是暗中故意剋扣軍糧。沒有足夠的東西吃,那些軍人肯定會鬧事。而陳玄禮,李亨等人就是看著軍中有人鬧事,甚至安排自己的親信故意在軍營中激起那些軍人的怒火。
當軍中的將士怒不可遏的時候,必然會引起兵變。
而李亨的機會就來了。
果然當大軍行至馬嵬坡之時,突然停滯不前。
李隆基緩緩詢問高力士:“高將軍,到底怎麼回事。”
“稟告陛下,沒什麼大的事情,就是有一些不聽話計程車兵在鬧事而已。”
可是馬上就聽到無數的將士在高喊:“楊國忠連蕃人謀逆!”
“楊國忠連蕃人謀逆……”
此時,好像不是高力士所說的一點點,而是非常的多。整個軍營當中有非常多的人連聲高呼。
高力士震驚了。
李隆基也不知所措。
外面的情況似乎非常的微妙。
此時,龍威大將軍陳玄禮上奏:“逆胡指闕,以誅國忠為名。為社稷大計,國忠之徒,可置之於法。”陳玄禮的意思就是在說,安祿山造反是誅殺奸臣楊國忠為名的,只有殺了奸相,安祿山則出師無名。
而陳玄禮又言道:“楊國忠,更是暗中連同胡人。”
而就在此時,外面的將士已經逼近驛館之外。李隆基已經可以清楚的看到那些將士臉上的憤怒的表情。
“准奏。”迫於無奈,李隆基只能答應陳玄禮的奏摺。
楊國忠被羽林軍架了出去,就在所有的將士面前砍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