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3/4 頁)
障,北有黃河天塹,東有年頭原踞高臨下,中有禁溝、原望溝、滿洛川等橫斷東西的天然防線,勢成“關門扼九州,飛鳥不能逾”。自古以來,潼關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得潼關,進可以入關內。出可以躍山東。
李隆基坐在那思索。李隆基可不想放棄潼關。有潼關在,安祿山還沒那麼快的到長安。可是現在並沒有那麼多的部隊給他調動。
柴瑞聽聞哥舒翰的上奏之後,連連的搖頭,對著李隆基說:“潼關,現在沒什麼意義。潼關雖然有天險為輔,更得雄關易守難攻。可是潼關比洛陽如何?微臣以為,潼關那五萬大軍可以調入長安。現在不宜分兵把守。安祿山得了潼關,對安祿山而言,沒什麼大的意義。又何須在意。”
“可是如果有潼關先抵擋一陣,長安的防務會更好。”哥舒翰說道。
柴瑞拿出一個木頭,對著哥舒翰說:“這個木頭好比長安,而潼關好比另一塊木頭。如果把這兩個木頭分開,這兩塊木頭很會折斷。而如果把潼關這塊木頭和長安木頭放在一起情況就不一樣了。”
哥舒翰不解的看著柴瑞手中的木頭。
柴瑞又繼續說:“長安現在全體將士,不過十二萬人,大概是安祿山大軍的一半。而潼關有五萬人。分開把守,很容易被安祿山蠶食掉。如果能把潼關的兵調入長安。起碼長安和安祿山的兵力不會相差太遠。原本我們只有十二萬人,高仙芝將軍最多也就只能拉出一萬人去襲擾對方糧道。而如今,高仙芝將軍可以調動起碼兩萬人,而且還可以全部是騎兵。雖然兩萬人不算多,但也不少。騎兵對於守城來說,作用不大,街道、城牆都阻礙著騎兵。想要在野外殲滅高仙芝的兩萬騎兵部隊。安祿山必定要分兵。一旦安祿山糧道出現問題,安祿山必定會撤回洛陽。到時候,我們反攻的機會就來了。”
李隆基點了點頭說:“就依柴愛卿所言。”
第二日潼關的將士接到命令,撤出潼關,護衛長安。
當潼關將士離開潼關之後,安祿山就趕到潼關。本以為是一場惡戰,沒想到潼關一個人都沒有。潼關全部將士都撤走,同時也帶走了最後一粒糧食。
看來大唐氣數已盡,洛陽棄守,潼關棄守。一路上唐軍都望風而逃。安祿山開始飄飄然了。原本的謹慎,現在變的狂妄。此時的安祿山已經似乎看到自己坐在長安金鑾殿的龍椅之上。
奪得潼關,安祿山只留下一萬人就馬不停蹄的直奔向長安而去。在日落之前,安祿山前鋒營就已經來到長安幾里之外。
據探子回報,安祿山一路趕來都沒什麼休息。柴瑞聽聞著個訊息,暗暗一笑。
“笑什麼?”哥舒翰很不解。
“我在笑安祿山犯了兵家大忌。一路奔襲,甚至沒有休息過。而且還是孤軍深入。這個前鋒營,就當我們送給安祿山的見面禮。”柴瑞冷冷的說。
“安祿山一生謹慎,不可能會犯如此錯誤。讓我們以逸待勞去打疲憊的孤軍。”
柴瑞又說:“以前不會,可是現在會。安祿山自從叛亂開始,就沒打過敗仗。唐軍在他面前就如同紙糊的一般不堪一擊。他早已經對唐軍起了輕蔑之心。他料想,我們必定死守不出。我們就偏偏反其道而行之。還望將軍予以出擊。”
哥舒翰朗聲一笑:“好,出擊,那就出擊個大的。全軍出擊。”
安祿山的沒想到自己的前鋒營一萬餘人,糊里糊塗的就被衝長安衝出的十萬大軍給群毆了。結果只有幾個人才勉強的逃了出來。
安祿山看著那幾個衣衫不整計程車兵,大怒:“李隆基老匹夫。”說完就連夜趕到長安城之外。
“李隆基,敢出來和我決一死戰?”安祿山大吼道。
柴瑞二話不說:“放箭,給我射死他。”哥舒翰都沒想到眼前這個年輕的將軍,如此不諳常理。還沒答話,就想射死對方。
看到城樓上弓箭手拉弓準備射擊,安祿山連忙調轉馬頭策馬逃回去。
李隆基有點不高興了,臉色陰沉沉的。
這樣做有損李隆基的威嚴。而且李隆基也沒有下令放箭,柴瑞就擅作主張。這多少讓李隆基心理有些不爽。只不過現在是用人之際,李隆基才沒有計較,只是對著柴瑞說:“下次不要這樣了。”
看著李隆基離去的背影,柴瑞都沒意識到自己錯在哪裡。李隆基沒有發話,柴瑞就先說法,這是嚴重的錯誤。柴瑞楞是沒有注意。
柴瑞只是一心的想把安祿山給擊殺,這樣安祿山大軍馬上就會土崩瓦解。安祿山的那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