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第3/4 頁)
省了,便直接放了進去。
此時,趙佶正對著書桌上一顆紫色的珠子發呆,曹端走近他也毫無所覺。
曹端只好遠遠地叫道:“草民曹端叩見――”
趙佶回過頭來,似笑非笑地看著曹端,似乎是等著他跪下去。曹端只好尷尬一笑,卻並不真的跪下去,而是笑道:“官家當了皇上,身上果然龍其縱橫,威武多了!”
趙佶卻對他藉著拍馬屁來轉移注意力的做法早就有了免疫力,笑道:“你不是要行大禮嗎?”
曹端只好耍賴道:“小人已經在心裡行過了,就沒有必要再來表現一次了家看的是什麼物事,看起來很是奪目呢!”
趙佶笑道:“這乃是那個段和譽太子進獻的大理崇聖寺鎮寺之寶――元度法師舍利。”
曹端知道崇聖寺乃是全大理最著名的寺廟,大理歷代有好幾位皇帝都在此出家。其在大理國中的地位比起相國寺在大宋的地位還高出不少,又因為大理皇室向來崇佛,所以這崇聖寺在規模建築上都超過了相國寺。它的鎮寺之寶那一定是非同小可的。
當下,曹端一聲,說道:“原來這便是舍利子啊。只是這元度法師是誰啊?好像並不出名啊,他的舍利子怎麼能成為堂堂崇聖寺的鎮寺之寶呢?”
趙佶難得有向曹端說教的機會,心下大悅,說道:“這你就不知道了,其實修佛之人最講究的就是淡泊名利,所以最出名的未必是佛法最高深的。這元度法師雖然並不出名,但是他有一個徒弟卻非常出名,法號叫做無本,俗名叫做賈島!”
“大詩人賈島!他是個和尚?不會吧,他不是當官的嗎?”
“賈島年輕的時候科舉落榜,失意之下曾經出家,就是拜這元度法師為師,在這位法師的教誨之下,無本才慧根大開,元度法師見他塵緣未了,便允他還俗。沒有想到無本還俗之後果然一飛沖天,成為著名的一代詩人。從弟子觀師父,你可以想見這元度大師是何等樣人了。他若是想要名揚四海,輕而易舉,難的反而是籍籍無名啊!至於他的舍利子怎麼會流落到大理去了,真是令人費解了,我想應該是他雲遊到了南詔,正好在那裡坐化的緣故吧。”
曹端對這個什麼舍利子其實並沒有興趣,他還想著回去送李清照回家呢,找了個機會便問道:“官家找我來,有什麼事嗎?”
趙佶對曹端自稱但不惱,反而隱隱有些歡喜,他嘆了一口氣道:“還不是為了這大理之事,今日我又命人試探著提起出兵大理之事,不想又招致了滿朝文武的反對。你鬼點子多,你有什麼辦法嗎?”
曹端暗想這倒是一個問題,他眼睛直勾勾地看著這個隱隱發光的舍利子,忽然一拍大腿道:“聽說向太后不豫?”
趙佶想起向太后對自己的好,心下黯然,點了點頭,不過他對曹端這時候提起這事還是很有些奇怪。
曹端說道:“那就對了,咱們可以這樣,這樣!”
趙佶也一拍大腿,說道:“妙啊!”
第204章 朝堂上的雙簧
次日早朝,新帝在朝堂上心憂太皇太后的病情,竟至泣不成聲,群臣無不喟然涕下,為陛下感天動地的孝心而感懷,紛紛祈禱太皇太后鳳體安康。
這個時候,章惇因是首相,已被命為山陵使,要在皇陵居住7個月。按照大宋律,皇帝山陵崩之後,要經山陵使督造皇陵達7個月,待得皇陵完成,才能入葬。只不過,由於這幾個月內首相不在朝中,本來是應該由次相行首相職責的,但是趙佶卻因蔡京擁立有功,命他暫行副貳尚書省,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
大宋自從“元豐改制”以後,相權基本就歸於中書省,而又由於中書省不設正堂,只有一箇中書侍郎的副職,但事實上,這個中書侍郎就是行的中書令的權力。換句話說,所謂中書侍郎其實就是首相。只不過,這個首相又掛著一個尚書右僕射的名銜,還是尚書省的第二副手。而次相是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門下省和中書省一樣,也不設正堂,因此,門下侍郎就相當於侍中。
因為中書省是負責提出建議的,而尚書省是負責執行的,而門下省只是負責對中書省提出的建議進行審查。本來,首相的行政職權還是收到次相的約束的,因為次相掌握的門下省本身就是監督首相的提出建議直到施行朝政的過程。但是,章惇在朝的時候,次相的監督智慧卻根本得不到發揮,因為擔任次相的都是他章惇舉薦的,又怎麼可能再去監督章惇的行事呢?
這也就是章惇能權傾朝野而無人能撼動他的原因。
但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