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3/4 頁)
:“九郎何故發笑?”
沒有想到趙佶忽地一把跳了起來,猛地伸手抓住曹端的膀臂說道:“喜訊啊,天大的喜訊!”
曹端心下更驚,輕聲說道:“冷靜,冷靜點,什麼喜訊,何不說出來分享一下?”
趙佶把那封信往曹端懷裡一送,說道:“你自己看看!”
曹端連忙拿起信,看了起來。開頭倒也平常,但曹端越看心下越驚,終於也和趙佶方才一樣詫異地“咦”了一聲。想來是因為大理皇帝段正淳文言文的水平一般,這封信半文半白的,所以曹端雖是文言菜鳥,大體意思還是能看得**不離十。文章的意思竟然是請求大宋出兵幫助大理平定高氏之亂,他“願效吳越王之義舉!”這句話真是重逾千鈞,有石破天驚之功。
大宋開國之初,陸續滅了四方的諸個小國,最後只剩下吳越。吳越由於一向依附於大宋,接受大宋的封賜,臣事大宋,在大宋出兵滅南方諸小國尤其是南唐的時候幫大宋出過大力,大宋雖然早就存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念頭,但此時倒也找不出好的理由來出兵吳越,便命吳越王錢?進京朝拜。錢?到了汴梁之後,自然馬上就被扣留了,大宋嘴上隻字不提領土之事,但這就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是明擺著的。錢?於是只好繼續發揮他一向知天命,識時務的個性,上書願獻上吳越全境之地。後來,他雖然被心胸狹窄的趙光義毒死,但他錢氏一門卻得以昌盛了很多代,出了不少尚書宰相,以至於後來《百家姓》出來的時候,不得不把錢氏列在國姓趙氏之後,居於第二名。
段正淳的意思一目瞭然,高氏欺人太甚,他雖在皇位之上,但性命仍然如無根浮萍一般,絲毫由不得自己。他是要為了自己家族的命運,犧牲自己那名不副實的皇位。
看完信,曹端說道:“果真是大喜訊啊!”
這時候,趙佶卻已經冷靜了下來,說道:“喜訊固然是喜訊,但朝廷應該是不會答應的!”
“嗯?”曹端有些不明白,在他想來,一大片廣袤的土地擺在那裡,你伸出手就能夠拿過來,何樂而不為呢?
趙佶苦笑道:“你也許不知道,多年以前,大理國也曾經請求為我大宋藩屬,但朝廷討論以後拒絕了。因為大理國大部分地方如今仍然出於極為貧困的狀態,氣候又陰冷潮溼,不適宜駐兵。而且,太祖當年定下的國策就是不得妄動干戈。是以,當年的討論裡,絕大多數大臣都選擇了拒絕!”
呃!曹端有些失神,他也知道當年趙匡胤平定天下之後,曾經有機會一舉平定大理的,但他好像就是出於上述的考慮,而放棄了。這樣的思維方式在曹端這位出生於後世那個人口膨脹,講求寸土必爭的年代是很不可思議的。幾個雲南省那麼大的地方說不要就不要?而且這些地方風光是極為秀美,物產是十分豐富的。有麗江、香格里拉、大理、豐富的淡水資源和有色金屬,整個一片寶地啊,不要?開玩笑!
不過,曹端也看出來了,趙佶這小子是一個擴張主義者,他顯然對於朝廷那些老學究們那一套食古不化的守國理念很是不屑,但也是頗為無可奈何。在這個時刻,曹端忽然覺得,選趙佶當皇帝說不定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只要把他身上的那些壞習慣剔除一下,他也未必就不能成為一個好皇帝的。
“嗯,這事我一定要試上一試!”趙佶忽然堅定地說道,顯然,在年輕的他眼裡,開疆拓土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大得讓他忘卻了開國皇帝當年定下來的國策,“我先讓蔡京他們把這個問題弄到朝堂上去討論一番,萬一不成,我就自己――”
曹端知道他的意思,他的意思是即使現在討論出的結果是不出兵,到時候他繼位之後,還是要推動這次出兵的。而且,在他看來,繼位的日子已經不會遠了――太后不是已經急著選儲君了嗎?太后如果不是斷定老六再也無法站起來了,是不會這麼做的!
第175章 再臨迎春
聽說大理國是使者便是他們的太子段和譽之後,趙佶很是高興,一定要親自見他一面。曹端當然也樂得促成,便巴巴的跑去和段和譽說了這事,段和譽聽說風頭正勁的大宋皇儲的最有力爭奪者要見自己,哪有不願意的,便千恩萬謝地隨著曹端去了。
為了二人談話方便,曹端並沒有在旁邊,而是坐在花園內的一個小石凳上,想當初,孟冰滌就是坐在這個地方,而自己就躺在背後,然後孟冰滌在楊戩的面前發出了一句令他久久難忘的話:“他的我請來的!”如今已經和孟冰滌確立了關係的曹端再回想起那晚的情景,更是感慨不已,他忽然發現,孟冰滌對自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