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部分(第2/4 頁)
個邊鎮,都是要裁撤。小皇帝也算按照規矩辦事了,在發下旨意之前還是跟沈一貫打了一聲招呼。但是也僅僅是知會他一聲,至於他有什麼想法,那是根本不考慮了。
沈一貫也是沒有辦法,想發火,但是又是沒有藉口。畢竟,那是皇帝。雖然大明是閣臣於天子共同治理天下,可頭前剛死了的萬曆皇帝,很多事情都是不和他們這些閣臣商議的。頂多就是叫到暖閣裡知會一聲,然後司禮監那邊就發旨意了。
好在昨天,方從哲開通了這沈閣老,不然,他還真是覺著皇上沒把自己當盤菜了。
其實這一切都是魏剛在暗中計劃好了的。裁撤邊鎮,現下來做正好,打著這小皇帝的名義,那頭還有內閣沈一貫在頂著。真要是出什麼問題,這兩位雖然大忙幫不上,但是名號他們還是要頂一頂的。至於裁撤之後的各項事情,他早就有了規劃。這種事情,可以說牽一髮而動全身,那可是把那幾個邊鎮的總兵發財的路子給端了。對於他們的反應。那是要老早就準備好的。這一年的功夫,錦衣衛李豹這邊和遼鎮鷹眼劉鐵那邊,就沒有停過對這幾處邊鎮的探查。
靠近遼鎮的薊鎮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了。那年京師鬧民變,薊鎮的兵馬也是去勤王了的。可是結果是什麼大家都是看到了,竟然連那些反賊都沒有打過,最後還被人打散了。這要不是後來遼鎮人馬過來了,這京師還指不定是什麼樣呢。
宣府和大同,分別是馬家和姜家駐守。那年他們雖然想要到京師勤王,可是奈何這大同和宣府左近一個勁的在鬧馬賊,邊牆外的韃子也是趁機破口而入。這一下子就牽制住了這兩處的兵馬。大同總兵馬林那時候帶了自己的家丁親兵親自出城跟從北邊來的蒙古人打了一仗。結果竟然是沒有打過對方。馬林當時就記得那些韃子和以往一點也不一樣了。不僅身上的衣甲比以前厚實了,武器也是好多了,雖然穿的仍舊是破破爛爛,但是給馬林的感覺就是怎麼覺著也不像是韃子了。反倒是像一支訓練有素的精銳騎兵。後來因為對方時常出來騷擾,然後自己又沒有打過人家,就只有窩在城裡了。等到對方退去後,京師那邊也是塵埃落定。馬林當時也是後悔,心道若是自己去了京師,現下也是輪不到那遼鎮總兵魏剛當那什麼鎮國公啊。馬家如此,姜家也差不多。
剩下的幾個邊鎮中,也就是寧夏和甘州那邊還靠著邊牆了,其他的幾個邊鎮,現下都是離著邊牆有一段字距離。像太原衛,根本就是離著邊牆老遠。
這樣一來,魏剛除了要盯好那馬家和姜家外,剩下要重點關注的就是在陝西靠近寧夏一帶頗有勢力的麻家了。萬曆朝的時候就有東李西麻的說法,不但說了這大明武將中兩個能打的將領,還說出了現下大明邊鎮中兩個比較大的武將團體。李成梁這邊已經被魏剛全盤接手,而現下就只剩下這西邊的麻貴了。這位在萬曆朝征伐朝鮮的戰爭中立下戰功,晉升為左都督的總兵,一直就在寧夏這邊當著自己的土皇帝。寧夏雖然窮困,但是勃家留下的鹽池也是一筆不小的進項。打敗勃家後。麻貴便任了這寧夏的總兵。雖然礙於朝廷的規矩,不再敢和邊牆外的蒙古部落做私鹽生意了,但是他們卻照舊往這大明內陸賣這些鹽。現下要收了他的總兵,裁撤了這邊鎮,那就是要把這鹽池收回來的。所以魏剛估計這麻家到時候應該不太會配合。不過儘管如此。魏剛也是有恃無恐。大明現下的邊鎮兵馬,又有幾家不是靠著家丁親兵來撐著。就麻貴在朝鮮打的那幾仗。魏剛也是仔細研究了一番。跟著他的那些軍將們,自然也是仔細研究了一番。後來遼鎮參謀部得出了一個這樣的結論。麻家兵馬,也就是比歸化城的蒙古韃子強上那麼一點吧。這還算的是綜合實力。畢竟,他們在和蒙古人對陣的時候,背後還有一個大明在撐著。
不管往哪個方向走,現下的傳旨太監那是不用騎馬了。這屁股可是比原來舒服多了。因為現下有了火車,往宣府大同還有更西邊的平虜堡,現下都是通車的。只不過要是再往西,往延綏還有寧夏那邊,則是要騎馬了。即便這樣,這差事也是要比以往舒服多了。
*
傳旨太監還沒到各個邊鎮的時候,各個邊鎮就已經知道了朝廷的決定了。最先知道的就是大同總兵馬林,此時他正在自家書房裡和自己的二弟馬棟在商議著這件事。
“大哥,朝廷這是混了頭吧,這好端端的怎麼就想到裁撤邊鎮了。這要是韃子打進來,到時候還不得指望咱們兄弟頂上去。朝中那些官員怕是忘了關外還有韃子了吧。”
“按說是這樣,可是這一年來你也是該覺察到一些了吧。以往這邊牆外邊應該有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